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薄荷

(唇形科蕕屬植物)

鎖定
蘭香草(學名: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是唇形科蕕屬的亞灌木 [6]  。株高達60釐米;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葉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基部寬楔形或稍圓,兩面被黃色腺點及柔毛;傘房狀聚傘花序密集,無苞片及小苞片,花萼杯狀,花冠淡藍或淡紫色,喉部被毛環,下唇中裂片邊緣流蘇狀,子房頂端被短毛;花期6-10月;果期6-10月。 [1] 
蘭香草分佈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等省地,在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1]  。生長於較乾旱的山坡、路邊或林緣,喜光,耐半陰,喜温暖氣候及濕潤的鈣質土壤 [7]  。蘭香草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屬於無危(LC) [3]  。繁殖方法一般為扦插或播種繁殖。 [8] 
據《綱目拾遺》中記載蘭香草“能活血疏風,散瘀消腫。治一切跌打損傷,血瘀不散,搗汁服之,或以水、酒同煎;如風寒閉塞或癰疽初起,服之俱效。” [9]  其花色淡雅,亦可用於草坪邊緣、假山旁、水邊、路旁栽植,可以點綴秋夏景色。 [10] 
中文名
蘭香草
拉丁學名
[5]  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
別    名
山薄荷

婆絨花
福州馬尾
馬蒿 展開
別名
山薄荷

婆絨花
福州馬尾
馬蒿
卵葉蕕
段菊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蕕屬
蘭香草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ex Hout.) Miq.,1866

山薄荷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26-60釐米;嫩枝圓柱形,略帶紫色,被灰白色柔毛,老枝毛漸脱落。葉片厚紙質,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長1.5-9釐米,寬0.8-4釐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至截平,邊緣有粗齒,很少近全緣,被短柔毛,表面色較淡,兩面有黃色腺點,背脈明顯;葉柄被柔毛,長0.3-1.7釐米。聚傘花序緊密,腋生和頂生,無苞片和小苞片;花萼杯狀,開花時長約2毫米,果萼長4-5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或淡蘭色,二唇形,外面具短柔毛,花冠管長約3.5毫米,喉部有毛環,花冠5裂,下唇中裂片較大,邊緣流蘇狀;雄蕊4枚,開花時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頂端被短毛,柱頭2裂。蒴果倒卵狀球形,被粗毛,直徑約2.5毫米,果瓣有寬翅。花果期6-10月。 [1]  [11] 

山薄荷近種區別

該種與光果蕕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接近,但光果蕕果實無毛,果萼長約6毫米,花冠管長5-7毫米等性狀可以區別。 [1] 

山薄荷產地生境

原產於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在中國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保加利亞、美國(伊利諾伊州)有引種栽培。多生長於較乾旱的山坡、路旁或林邊。 [1-2]  生長於較乾旱的山坡、路邊或林緣,喜光,耐半陰,喜温暖氣候及濕潤的鈣質土壤 [7] 
蘭香草分佈圖(綠色:原產地,紫色:引種地) 蘭香草分佈圖(綠色:原產地,紫色:引種地)

山薄荷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扦插、組培或播種繁殖。 [8] 
  • 材料類別
蘭香草莖段。 [4] 
  • 培養條件
以MS為基本培養基。芽誘導培養基:①MS+6-BA0.5毫克/升+IBA0.2毫克/升;②MS+6-BA1.0毫克/升+IBA0.2毫克/升。增殖培養基:③MS+6-BA0.1毫克/升+IBA0.05毫克/升;④MS+6-BA0.2毫克/升+IBA0.05毫克/升。生根培養基:⑤1/2MS+IBA0.05毫克/升;⑥1/2MS+IBA0.1毫克/升。以上培養基均含蔗糖30克/升和瓊脂粉5.8克/升,pH5.8。培養温度(22+2)℃,光照強度30微摩爾·平方米·秒左右,光照時間16小時/天。 [4] 
  • 生長與分化情況
取材與消毒:取蘭香草長約1釐米的半木質化嫩莖段,分成頂芽、中段和基部,莖段帶1-2個節,用洗滌劑漂洗30分鐘,流水沖洗10分鐘,然後在超淨工作台上用70%酒精浸泡10秒,再用0.1%HgCl2,滅菌6分鐘,並不斷攪拌,無菌水沖洗5次。用無菌濾紙吸乾材料上的水分,用手術剪刀剪去兩端切口2毫米後接入配製好的芽誘導培養基。培養20天后,腋芽長2-4釐米,外植體芽誘導率85%以上。 [4] 
繼代增殖:將無菌小苗剪成0.5-1.0釐米長,接種在繼代培養基中。接種時,小苗切口壓入培養基中。20天后形成大量叢生芽,其中培養基④上不定芽增殖係數達到8,培養基③上增殖係數為5。 [4] 
生根培養:當繼代苗長到3釐米以上時進行生根培養,取健壯小苗直插入生根培養基中。7天開始生根,15天根系發育良好,每株苗有5-9條主根。培養基⑤和⑥上生根率情況良好,生根率均超過90%。生根培養中附加1克/升活性炭有利於生根。 [4] 
組培苗移栽當主根長到2-4釐米時可以煉苗。在生根培養室中打開瓶蓋煉苗7天后,取出瓶苗並洗淨植株基部的培養基,移栽到育苗穴盤(在移栽前用3%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營養土消毒)上,移栽前10天覆蓋薄膜,保持空氣濕度在85%以上,温度22℃左右,10天后逐漸降低空氣濕度,進行正常的肥水管理,成活率在90%以上。 [4] 

山薄荷下級分類

1變種
中文名
學名
形態及產地
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 var. angustifolia S. L. Chen et R. L. Guo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為葉片狹披針形,長3-4.5釐米,寬0.4-0.8釐米,頂端漸尖。花果期9-10月。分佈於中國江西。零散分佈於海拔290米的闊葉林蔭下或露地岩石縫中。 [1] 

山薄荷主要價值

山薄荷藥用

據《綱目拾遺》中記載蘭香草“能活血疏風,散瘀消腫。治一切跌打損傷,血瘀不散,搗汁服之,或以水、酒同煎;如風寒閉塞或癰疽初起,服之俱效。” [9]  全草藥用,可疏風解表、祛痰止咳、散瘀止痛。又可外用治毒蛇咬傷、瘡腫、濕疹等症。根入藥,治崩漏、白帶、月經不調。 [1] 

山薄荷觀賞

蘭香草是點綴夏秋景色的優良花境植物,適合於較乾燥的草坡、林緣及路旁種植。 [4]  其花色淡雅,亦可用於草坪邊緣、假山旁、水邊、路旁栽植,可以點綴秋夏景色。 [10] 

山薄荷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3] 
參考資料
  • 1.    蘭香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0-12-19]
  • 2.    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ex Houtt.) Miq.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2-06-01]
  • 3.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2-06-01]
  • 4.    張秋月,馬丹丹,陳蓉,黃李超,何瑩瑩,李根有.蘭香草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8,(第3期):535
  • 5.    蘭香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5]
  • 6.    楊丹,劉賢賢,程忠泉主編,桂北藥用植物資源現代研究,河海大學出版社,2019.03,第231頁
  • 7.    王志剛,紀殿榮,黃大莊主編,中國經濟樹木 6,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7.01,第99頁
  • 8.    趙世偉,張佐雙主編,中國園林植物彩色應用圖譜 灌木卷,中國城市出版社,,第423頁
  • 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中華本草 6,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559頁
  • 10.    趙世偉,張佐雙主編,中國園林植物彩色應用圖譜 灌木卷,中國城市出版社,,第423頁
  • 11.    蘭香草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