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雞椒

(樟科木姜子屬植物)

鎖定
山雞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樟科木姜子屬的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具芳香味;頂芽圓錐形,外面具柔毛;葉互生,披針形或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櫻形,紙質,葉面深綠色,葉背粉綠色,兩面均無毛;葉柄纖細,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果近球形,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先端稍增粗;花期2—3月;果期7—8月。 [4] 
山雞椒原產於中國華南及東南地區, [5]  現在分佈在中國華東、華中、西南以及陝西等地,南亞和東南亞也有分佈。 [4]  山雞椒喜温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緩坡、溝谷、丘陵、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最好。 [5]  山雞椒的繁殖方式包括種子繁殖和插條繁殖。 [6] 
《重慶草藥》中記載山雞椒:“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 [7-8]  山雞椒根、莖、葉和果實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山雞椒木材材質中等,耐濕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傢俱和建築等用;除此之外,山雞椒的花、葉也可經過蒸餾得芳香油,直接用於化妝品或皂用香精,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6] 
中文名
山雞椒
拉丁學名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別    名
木香子
木姜子
山蒼子
青皮樹
山蒼樹 展開
別名
木香子
木姜子
山蒼子
青皮樹
山蒼樹
過山香
山胡椒
野胡椒
大築子皮
澄茄子
沙海藤等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9] 
樟目
樟科
木姜子屬
山雞椒
分佈區域
中國及東南亞各國
命名者及年代
(Lour) Pers.,1807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0] 

山雞椒形態特徵

山雞椒 山雞椒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8-10米。樹皮幼時黃綠色,老時灰褐色,無毛。 [1] 
葉互生,紙質,有香氣,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1釐米,寬1.4-2.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蒼白色。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10條,纖細,中脈、側脈在兩面均突起;葉柄長6-20毫米,纖細,無毛。 [1] 
山雞椒
山雞椒(13張)
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總梗細長,長6-10毫米;苞片邊緣有睫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寬卵形;能育雄蕊9,花絲中下部有毛,第3輪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退化雌蕊無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 [1] 
果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毫米,先端稍增粗。花期2-3月,果期7-8月。 [1] 

山雞椒主要變種

毛山雞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var. formosana (Nakai) Yang et P. H. Huang)與原變種不同在於小枝、芽、葉片下面和花序具絲狀短柔毛。分佈於中國台灣、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和廣東北部。 [1] 

山雞椒生長環境

山雞椒 羅連/攝
山雞椒 羅連/攝(3張)
山雞椒生長於海拔500-3200米的向陽的山地、灌叢、疏林或林中路旁、水邊。 [1]  山雞椒為中性偏陽的淺根性樹種,自然分佈多見於向陽的採伐跡地或新墾地,在林緣或林中空地也常見。生於南坡濕潤地帶或近水而略有庇萌處的山雞椒結實率較高,果實肥大,如無庇廕,光照強烈,則結實率顯著降低,過分蔽蔭或分佈於北坡,光照不足,結果較少。坡度太大或過分乾旱的山坡,山雞椒少見。山雞椒適生於排水良好的酸性紅壤、黃壤以及山地黃棕壤,pH4.5-6.0。石灰性土壤和低窪積水處少有生長。山蒼予常與山檀、茅慄、化香、橙木等組成落葉闊葉林,也常混生在杉木或油茶林內。在中國浙江北部分佈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在浙江南部垂直分佈可達1400米。 [2] 

山雞椒分佈範圍

山雞椒 山雞椒
分佈於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 [1] 

山雞椒繁殖方法

山雞椒 山雞椒
山雞椒的繁殖方式包括種子繁殖和插條繁殖。 [6] 
8月底至9月初採收充分成熟的果實,此時外果皮成紫黑色,內果皮油黑光亮,種仁白色堅實。採收後先用清水浸泡,然後搓洗除去外果皮,陰乾後再用草木灰浸泡,除去內果皮上的蠟層,陰乾後在室內用濕砂層積貯藏。山雞椒種子有休眠期,如隨採隨播,發芽遲緩,當年場圃發芽率只有6-9%,經冬藏催芽,播種後30天左右即可發芽,發芽率可達35%。一般在2月份播種,每畝播種量4-5千克。採用條播,每畝可出苗木7-8千株。一年生苗高60-80釐米,地徑0.3-0.4釐米。除用種子繁殖外,也可用插條繁殖,插穗一般用一年生枝條。 [2] 

山雞椒栽培技術

山雞椒造林

造林 造林
造林地應選擇向陽緩坡、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pH5-6的紅壤、黃壤及黃棕壤均可。造林密度開始可用1.5米×1.5米或1.5米×2米。栽培後1-2年即開始開花結果,3-5年結果量迅速上升,此時一般樹高3米左右,冠徑2米左右,應開始逐步伐除雄株,最後每畝保留100-120株。在疏伐時,要注意隔一定距離保留一株雄株作為授粉樹,每畝保留8-10株即可。 [2] 

山雞椒管理

山雞椒栽培後第1、第2年要進行撫育除草鬆土,開始收穫後,每年也至少撫育一次。如有天然山雞椒林,可以改造利用,適當調整疏密,伐除多餘雄株,移栽雌株補齊。 [2] 
山雞椒早熟早衰,一般10年左右生長衰退,造林時可考慮與杉木、楠木、樟樹、木荷等用材樹種作短期混交栽培。衰老的山雞椒林,如要繼續利用,可進行萌芽更新· [2] 

山雞椒採收

採收 採收
山雞椒的採收季節性很強,採之過早,果實尚未完全成熟,水分多而含檸檬醛少,採集過遲,檸檬醛自然揮發消失。一般當果實着青布色,表面出現白色斑點,用手捻碎有強烈的生薑香味時,為採收的最遣時期,如果實已轉為黑色或褐色,則已過遲。在中國浙江,7月下旬至8月中旬採收,8月上旬為最佳採收季節。 [2] 
採摘時應連同果柄一同採下,否則檸檬醛會從柄的孔口揮發,同時蒸餾時留柄可以加大空隙,加快出油,節省燃料。 [2] 
採摘的果實原則上應就地及時加工,如不能及時加工,應堆放在陰涼通風之室內,切忌暴曬。堆放厚度不宜超過6釐米,每天翻動數次,以防發熱。 [2] 
山雞椒的採收,不論是野生還是栽培的,都要注意保護母樹。 [2] 

山雞椒主要價值

山雞椒藥用

《重慶草藥》中記載山雞椒:“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 [7-8]  山雞椒根、莖、葉和果實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果實入藥,味辛,具有温中健胃、祛風散寒、止痛之功效。內服可治胃脘痛;外敷可治無名腫毒;其根性温,味辛,有祛風活絡、利濕消腫之功效,樹皮性寒、味苦,有清熱收斂之效。其葉性平、味辛,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之效。 [2]  [1] 

山雞椒經濟

山雞椒木材材質中等,耐濕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傢俱和建築等用。花、葉和果皮主要提製檸檬醛的原料,供醫藥製品和配製香精等用。核仁含油率61.8%,油供工業上用。山雞椒果實經過蒸餾可得揮發性芳香油,稱山雞椒油,鮮果出油率為4-6%。山雞椒油主要用來提取檸檬醛,含量達70-90%,檸檬醛是製造紫羅蘭酮、甲基紫羅蘭酮、乙位紫羅蘭酮及甲種維生素的主要原料。除甲種維生素是醫藥製品外,其餘幾種均為配製香精的主要原料,用於食用香精、皂用香精和化妝品。山雞椒油還有降解黃麴黴素的作用,可作倉庫穀物的熏蒸劑。山雞椒花、葉也可經過蒸餾得芳香油,直接用於化妝品或皂用香精。山雞椒果實經蒸餾得芳香油後,果核還可榨取脂肪油,出油率為15-25%,其油除用作製造肥皂和機械潤滑油外,也可提煉甘油、月桂酸、正癸酸、十二烯酸等,油枯可作肥料。中國台灣太耶魯族羣眾利用果實有刺激性以代食鹽。江西興國羣眾反映,山蒼樹與油茶樹混植,可防治油茶樹的煤黑病(煙煤病)。 [1-2] 
參考資料
  • 1.    山雞椒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2013-12-13[引用日期2013-12-13]
  • 2.    章紹堯,丁炳揚主編;浙江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浙江植物誌 總論,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2,第85-86頁
  • 3.    類羣|PPBC  .中國植物圖像庫——最大的植物分類圖片庫[引用日期2023-02-08]
  • 4.    徐正浩著.三衢山喀斯特地貌原生態樹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10:第39頁
  • 5.    袁昌齊,肖正春主編.世界植物藥: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01:第233頁
  • 6.    章紹堯,丁炳揚主編;浙江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編.浙江植物誌 總論: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2:第85-86頁
  • 7.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8.    《全國中草藥彙編》編寫組編.《全國中草藥彙編(第2版)》: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
  • 9.    山雞椒 Litsea cubeb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10.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引用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