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雞椒

(中藥)

鎖定
山雞椒為樟科植物鈍葉木姜子(Litsea cubeba(Lour)Pers.)的果實。分佈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味辛、苦,性温。歸脾、胃經。具有行氣,健胃消食的功效。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痛等病症。
中文學名
山雞椒
別    稱
木香子、山蒼樹、山蒼子、山姜子、木姜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莨目
樟科
木姜子屬
鈍葉木姜子
分佈區域
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
用法用量
煎湯,6-10克
毒    性
無毒
貯    藏
乾燥儲藏

山雞椒入藥部位

果實。

山雞椒性味

味辛、苦,性温。

山雞椒歸經

歸脾、胃經。

山雞椒功效

行氣,健胃消食。

山雞椒主治

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痛。

山雞椒相關配伍

1.治感寒腹痛:山雞椒四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水瀉腹痛:山雞椒研末,開水吞服一錢。(《貴州民間藥物》)
3.治發痧氣痛:山雞椒、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錢。研末,酒吞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消化不良,胸腹脹:山雞椒焙乾,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貴州民間藥物》)
5.治關節痛:山雞椒一兩,雄黃五錢,雞屎二兩。搗爛,炒熱,布包,揉擦痛處。(《湖南藥物志》)
6.治疔瘡:山雞椒搗絨外敷。(《貴州民間藥物》)

山雞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克。

山雞椒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山雞椒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山雞椒形態特徵

鈍葉木姜子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達4m。小枝粗壯,幼嫩時疏生黃色絲狀毛,以後脱落無毛;頂芽圓錐形,鱗片無毛或上部被微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5-1.2cm,幼時密被黃白色或鏽黃色長絹毛,後變無毛;葉片倒卵形或狹倒卵形,極少為橢圓形,長4-12cm,寬2.5-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紙質,幼時兩面密被黃白色或鏽色絹毛,老時漸脱落,僅上面中脈有毛,下面有稀疏長絹毛。傘形花序單生於去年枝頂,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花序有花10-13朵,淡黃色;花梗密被柔毛;花被裂片6,橢圓形或近圓形,有脈3條,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絲基部有柔毛,退化子房卵形;雌花中退化雄蕊基部具柔毛,子房卵圓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果球形,直徑約5mm,成熟時黑色;果梗長1.5-2.5cm,有稀疏長毛。花期4-5月,果期8-9月。

山雞椒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分佈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山雞椒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果實圓球形,直徑3-6mm。表面棕褐色或黑色,有皺縮。基部有果柄疤痕,有的具果柄,長1.5-2.5cm,先端稍膨大呈盤狀。果皮易破碎。具濃烈的香氣,味辛涼。

山雞椒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3.抗真菌作用

山雞椒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健脾燥濕,助消化,外治瘡毒。”
2.《重慶草藥》:“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
3.《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編寫組編.《全國中草藥彙編(第2版)》:人民衞生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