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珠南星

鎖定
山珠南星(Arisaema yunnanense Buchet),是天南星科植物,我國特有,產雲南各地至四川西半部和貴州西半部,常見於海拔700-3200米的松林、松櫟混交林、荒坡、荒地至高山草地。有很高的醫用價值。
中文名
山珠南星
拉丁學名
Arisaema yunnanense Buchet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澤瀉目
天南星科
天南星屬
山珠南星
分佈區域
我國特有,產雲南各地至四川西半部和貴州西半部

山珠南星形態特徵

山珠南星線稿圖 山珠南星線稿圖 [1]
塊莖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0.5-4釐米。鱗葉鈍,具短尖頭,內面的長15-30釐米。葉1(-2),葉柄長40-70釐米,下部1/6-1/7鞘狀,鞘端鈍圓。幼株葉片全緣,長圓狀三角形。成年植株葉片3全裂,中裂片具長達1.5釐米的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稀卵形,長10-19釐米,寬5-12釐米;側裂片近無柄或具短柄,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漸尖或鋭尖,基部楔形,略偏斜,長9-15釐米,寬5.5-9釐米;側脈皆多數(12-15對),斜伸,與中肋相交成鋭角,脈距約5毫米,集合脈2圈,內圈距邊緣約5毫米。 [3] 
花序柄常比葉柄長1倍,稀短於葉柄,綠色。佛焰苞長約10釐米,綠白色,背面中央飾以淺綠色縱條紋,管部長2-2.5釐米,直徑1-1.5釐米,喉部斜截形,無耳;檐部直立或稍下彎,長5-8釐米,寬2-3.5釐米,先端漸尖。肉穗花序單性,各附屬器短於佛焰苞或近等長,長5-6釐米,淡綠色,下部圓柱形,稀紡錘形,粗2-2.5毫米,向上漸細,至佛焰苞喉部外彎,雄花序長圓錐形,長約2釐米,基部粗3-4毫米,花疏,有時密,下部的花具0.7-1毫米的長柄,上部的花具短柄,雄花通常有雄蕊2,藥室球形,幾分離,頂孔圓裂;雌花序長1.5釐米,圓錐形,花密集,子房倒卵圓形,花柱長0.5毫米,柱頭扁球形,胚珠3、卵狀長圓形。
果序近圓柱形,長3-10釐米,粗2.5-3釐米,漿果紅色,常大部分不育,種子通常2-3,卵球形,紅色或紅褐色。花期5-7月,果8-9月成熟。 [1] 

山珠南星分佈範圍

本種在雲南分佈甚廣,適應於多種生境,植株各部的大小和葉形常因局部生態條件的不同而差異很大。一般在土壤貧瘠的荒山坡常以矮小的個體出現,其葉柄長僅14-15釐米,葉裂片長寬4-5釐米,常為正常植株大小的1/2,Engler 的 A. taliense Engl. var. latisectum Engl. 即屬這一類型。
此外,葉片和花序的大小與塊莖的年齡直接相關,如麗江玉龍雪山的1號標本(雲南大學1162)計有16個1-3年生的植株,塊莖直徑僅3-5毫米,其中2株稍大的已有花序,葉中裂片長4-5釐米,寬1.5-3釐米,葉形、花序形態與Engler 的 A. taliense相符,但同時、同地也有大量塊莖較大、因而植株和花序也大的植株,與A. yunnanense Buchet 相符,在雲南中部人為活動頻繁的地區,這樣的例子更是常見。
因此,我們認為 Engler 以葉裂片“無柄”、“具短柄”和“多少具柄”作為 A. yunnanense 和 A. taliense 的檢索特徵,是非常勉強的依據,這類特徵只能反應植物個體之間的差異,而不是種間的差異。 [1] 

山珠南星主要價值

功能用途
塊莖入藥,雲南普遍作半夏用,稱山珠半夏。莖葉是良好的豬飼料。 [1] 
醫藥:【僳僳藥】泥欠補蘭,滇南星:塊莖治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癇《怒江藥》。【白藥】三篩枯啓雍:塊莖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關節炎,骨折,瘡癰,痰飲,嘔吐,胸隔脹滿,中風痰厥《大理資志》。【藏藥】達羔:塊莖治鼻炎,鼻息肉,鼻腫瘤《藏本草》。【彝藥】約木卡立,約五阿乃,得勒弱:塊莖或花果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蛇傷,無名腫毒,風疹,痰咳,痔瘡《彝植藥續》。塊莖治腎虛耳鳴脾胃不和,胸膈脹滿,咳喘嘔吐,中風痰厥,血虛風癢《哀牢》。 [1] 
醫藥:塊莖:雲南、貴州作半夏用,稱山珠半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