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毛柳

鎖定
山毛柳(Salix permollis C. Wang & C. Y. Yu)是楊柳科,柳屬喬木。幼枝呈褐色,老枝灰綠色,芽黃褐色,葉對生,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白色,具白柔毛,兩面中脈黃色,葉柄上面凹陷,密被絨毛。花幾與葉同時開放;雌花序對生,花序軸具柔毛,無花序梗,苞片橢圓形,黑色,子房卵形,蒴果卵狀長圓形,4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陝西(秦嶺北坡)。生長在海拔1250米的山坡。模式標本採自太白山大灣。
山毛柳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適合在牧區及寒冷地區種植。對牲畜啃食具有一定的抗性。
(概述圖參考來源:《欒川樹木志》 [1] 
中文名
山毛柳
拉丁學名
Salix permollis C. Wang & C. Y. Yu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金虎尾目
楊柳科
柳屬
山毛柳
命名者及年代
C.Wang et C.Y.Yu,1974
保護級別
極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

山毛柳形態特徵

山毛柳
山毛柳(4張)
喬木。幼枝密被灰色柔毛,呈褐色,老枝灰綠色,在分枝節上部葉腋和枝腋具白色絨毛。芽黃褐色,長約3毫米,具短絨毛。葉對生,稀近對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8-4.5釐米,寬0.7-1.5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稀寬楔形,上面暗綠色,具白色絲狀疏柔毛,下面淡白色,具白柔毛,兩面中脈黃色,密被絨毛或柔毛,邊緣有疏細齒;葉柄長1-3毫米,上面凹陷,密被絨毛。
花幾與葉同時開放;雌花序對生,長3.5-4.5釐米,粗約7毫米,花序軸具柔毛,無花序梗,基部具2個兩面密被白色長毛的線狀小鱗片;苞片橢圓形,黑色,長於子房,具長柔毛;腺體1,腹生;子房卵形,具柔毛,花柱長為子房一半或2/3,柱頭頭狀,4裂。蒴果卵狀長圓形,具柔毛。雄株未見。果期4月。 [2] 

山毛柳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陝西(秦嶺北坡)。生長在海拔1250米的山坡。模式標本採自太白山大灣。 [2]  新疆有栽培。 [3] 
山毛柳 山毛柳

山毛柳繁殖方法

插穗處理:可在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萌芽前採集插穗,從生長健壯的單株上,剪取木質化程度較高的1年生枝條,剪去枝條兩端,取中間粗度均勻部分,要求直徑在0.8釐米以上,插穗剪截長度為15-20釐米,至少保留3-4個芽,上端距芽1.0-1.5釐米處平剪,下端斜剪,用塑料繩將插穗每50根捆成1捆。
採穗:採穗圃應選擇品種優良純正的天然林地,也可與管理水平較高的人工造林地相結合。
插穗貯存:春季插穗採集和處理後,採用溝藏法貯存,其貯存期間也是催芽的過程,溝藏地點應選在苗圃地附近排水良好的背陰處,挖寬1.0-1.5米、深1.2米的貯藏溝,長度根據插穗數量而定。貯藏插穗時,先在溝底鋪一層5釐米濕沙,將插穗按捆倒立放入溝底,沙子的濕度以能夠握成團為宜,最上層插穗距地面20-30釐米,最後覆土略高於地面。貯藏期間温度保持5℃左右,濕度適宜即可。
扦插:扦插在大田或全光照噴霧牀內進行,可採用1.5米×3米的畦插,株行距為15釐米×35釐米,南北走向,插穗由北向南斜插入土中,頂端與地面平行,插後即可灌水或噴水,扦插時要求土層温度穩定於10℃,前3次灌水每次間隔10天。 [4] 

山毛柳栽培技術

選地:選擇交通便利、具備防護設施與排灌條件且陽光充足、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土壤含鹽量低於0.5%、有機質含量高於1%、pH值在7-8之間的壤土或沙壤土,無檢疫對象的地塊為宜。
整地:扦插前必須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壓。要求做到深耕細整,清除草根、石塊,地平土碎。扦插前每米2噴灑敵克松3克和0.2%辛硫磷進行土壤消毒。
施肥:春季扦插後,在萌芽的過程中,去除苗木根莖多餘萌芽,留取生長旺盛、健壯的1個芽。苗期幼苗長到10釐米時,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 [4] 

山毛柳主要價值

山毛柳作為中國新疆鄉土樹種,已成為林業工程造林中的優勢樹種之一,其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適合在牧區及寒冷地區種植。對牲畜啃食具有一定的抗性。 [3] 

山毛柳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5] 
參考資料
  • 1.    謝紅偉主編.《欒川樹木志》: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5.04 :052
  • 2.    山毛柳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王興東,山毛柳良種育苗技術[J].農村科技.2010年09期 .87
  • 4.    山毛柳的育苗技術  .山毛柳的育苗技術[引用日期2012-11-26]
  • 5.    山毛柳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5]
  • 6.    山毛柳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