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橘樹

鎖定
山橘樹(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 (Lour.) Pierre)是芸香科山小橘屬的小喬木或灌木,新梢常呈兩側壓扁狀,嫩芽及花梗被褐鏽色微柔毛;單葉近圓形、寬橢圓形、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花序腋生或兼有頂生,多花密集成簇,花梗極短,萼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果淡紅色,果皮有半透明油點;花、果期幾乎全年。 [3] 
山橘樹產於中國廣西、海南、雲南等地,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其他國家也有生長。 [3]  山橘樹喜光,喜高温、高濕的氣候,不耐寒和乾旱,土質以富含有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山橘樹有播種、嫁接兩種繁殖方式。 [4] 
山橘樹葉煮水喝可治療胃病、嘔吐。 [5]  山橘樹幹硬朗挺拔,枝葉繁茂,萌發力強,耐修剪,適宜製作文人樹、直乾式等多種造型的盆景。 [6] 
中文名
山橘樹
拉丁學名
Glycosmis cochinchinensis (Lour.) Pierre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無患子目
芸香科
山小橘屬
山橘樹

山橘樹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新梢常呈兩側壓扁狀,嫩芽及花梗被褐鏽色微柔毛。葉為單葉,紙質或近革質,形狀及大小差異甚大;近圓形,闊橢圓形,卵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4-26釐米,寬2-8釐米,最小的長2-3釐米,寬1-2釐米,頂部圓、鈍、短尖至漸尖,基部圓、鈍、楔尖至漸狹尖,全緣,無毛,幹後顏色蒼暗或淡黃綠色而略光亮,中脈在葉面平坦或微凸起;葉柄長3-10毫米,幹後與葉背中脈同色而與小枝的色澤不同。
山橘樹
山橘樹(2張)
花序腋生或腋生兼頂生,通常多花密集成簇,很少單花或3-5花着生於甚短的總花梗上,或長達5釐米的圓錐花序,花序軸初時被褐鏽色微柔毛,花梗甚短;萼裂片卵形,長不及1毫米;花瓣白色,長約3毫米,外面很少被毛;雄蕊10枚,近等長,藥隔頂端有突起的油點,花絲由上向下逐漸增寬;子房初時圓柱狀或長卵形,稍後橫向生長加速,故呈闊卵形或圓球形,花柱甚短且狹窄,柱頭稍增大,子房柄明顯。果徑8-14毫米,淡紅色,果皮有半透明油點。花、果期幾乎全年。 [1]  [3] 
產海南的本種,以其小葉片的質地和幹後的色澤可分二類型:一是葉質頗厚而稍硬,幹後葉面欖綠色,葉背淡黃或黃帶淡綠色,略有光澤;另一類是紙質,幹後兩面幾同色,淡茶褐或稍帶綠色,暗淡無光澤。 [1] 

山橘樹生長環境

山橘樹主要生長於海拔約1000米以下山地或曠野雜木林下或灌木叢中。

山橘樹分佈範圍

山橘樹主要分佈於海南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1]  [3] 

山橘樹生長習性

山橘樹喜光,喜高温、高濕的氣候,不耐寒和乾旱,土質以富含有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佳。 [4] 

山橘樹繁殖方法

山橘樹有播種、嫁接兩種繁殖方式。 [4] 

山橘樹主要價值

山橘樹藥用價值

山橘樹葉煮水喝可治療胃病、嘔吐。 [5] 

山橘樹觀賞價值

山橘樹幹硬朗挺拔,枝葉繁茂,萌發力強,耐修剪,適宜製作文人樹、直乾式等多種造型的盆景。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