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鎖定
法學院是山東理工大學具有鮮明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的文科學院之一,現設有法律系、行政管理系、社會學系三個教學系,建有企業法律事務研究中心、淄博市政府法制研究中心、淄博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等科研機構,以及模擬法庭、社工實驗室等教學輔助機構。
該學院擁有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三個本科專業,社會學碩士學位點,經濟法學校級重點學科。現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400餘人,全日制研究生20餘人,同時舉辦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第二專業教育,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教育等。
中文名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創辦時間
1956年
校    訓
厚德博學篤行至善
地    址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張周路12號
所屬地區
中國山東
現任校長
呂傳毅
主要院系
法律系、行政管理系、社會學系
在校本科生
1400人
院    長
楊曉春
書    記
劉昕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專任教師中,教授 13人,副教授22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佔教師總數的 56.5%;博士14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佔教師總數的88.2 %。碩士研究生導師19人;外聘教師20餘人。入選山東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術骨幹1人,山東省優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1人,入選學校高層次人才特貼5人,1人獲“山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淄博市十佳社科理論專家和淄博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各1人,山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1人。聘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陳衞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教授、煙台大學校長房紹坤教授等為兼職教授。 [1]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教學科研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構建開放辦學條件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培養方案,構建面向社會的課程體系,突出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內容,積極探索“學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模式,與淄博市律師協會聯合創辦山東省首個律師學院,實現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需求的緊密銜接。承擔教育部重大委託攻關項目2項,承擔山東省教改項目3項,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1門課程獲山東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學院科學研究成果突出,科研整體實力位列學校文科學院前列。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7項,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出版著作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有6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種獎勵,其中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9項。 [1]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學院領導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黨總支書記

劉昕,男,漢族,生於1969年,淄博沂源人。現任法學院黨總支書記、副教授,在讀博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主持黨總支全面工作,負責黨建與教職工思想政治、紀檢工作,策劃牽頭社會服務工作,聯繫行政管理系。 [2] 
黨總支書記 黨總支書記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

院長 院長 [2]
楊曉春,男,1963年2月出生,山東省安丘市人,現任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負責學院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財務、固定資產、檔案、安全穩定工作,分管辦公室,聯繫法律系。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管理方法

學院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為目標,將學生教育管理與教師教學科研有機結合,實行聯動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採取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培養教育措施,建立開放式、高效能的學生教育管理服務運行機制,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大大提高,校級以上團學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綜合評價位列全校前列,考研率、司法考試通過率、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1]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交流合作

圍繞學校“開放活校”戰略,學院加強與地方政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兄弟院校開展交流合作。與淄博市人大建立淄博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與淄博市人民檢察院、淄博市律師協會簽署全面合作協議,與共青團淄博市委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淄博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建立教育培訓基地,與淄博市民政局聯合開展社工人才培訓。學院還與兄弟院校、律師事務所等單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 [1]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發展目標

學院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動力,以建設一流學科、培育標誌性教研成果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為關鍵,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努力優化以法學學科為主體,以行政管理學科、社會學學科為兩翼的辦學格局,全面提升辦學層次,力爭建成在魯中地區有明顯優勢,在省內外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法學院。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