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鎖定
公共管理學院成立於2004年7月,2018年7月學校成立公益慈善學院掛靠公共管理學院,現有本科專業5個,擁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學院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確立“高起點、大台階、快速度”發展的方針,加強師資隊伍和教學科研基本條件建設,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基於自我設計與開發的高素質複合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加大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力度,實現學院工作的全面、健康、快速發展,辦學規模、層次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1] 
中文名
山東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簡    稱
公管
創辦時間
2004年7月
所屬企業
山東工商學院
現任領導
黨 總 支 書 記:董 豔
黨總支副書記:李震
院 長
黨總支副書記:於秀琴
副院長:陶健 展開
現任領導
黨 總 支 書 記:董 豔
黨總支副書記:李震
院 長
黨總支副書記:於秀琴
副院長:陶健
杜世純
王鑫 (公益慈善學院副院長) 收起
本科專業
5
碩士點
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
院    訓
居天下之廣居:居可讓天下人同居之居,使天下人皆能安其居立天下之正位:立可讓天下人同立之位,使天下人皆能立其業行天下之大道:行可讓天下人同行之道,使天下人皆能成其道
主要獎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2011)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2011);二等獎一項(2014);三等獎一項(2014);省級教學比賽三等獎項一項(2019)
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博士後基金3項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50項
省級部以上科研獎勵8項,其中一等獎項1項、二等獎項2項、三等獎項2項 展開
主要獎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2011)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2011);二等獎一項(2014);三等獎一項(2014);省級教學比賽三等獎項一項(2019)
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博士後基金3項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50項
省級部以上科研獎勵8項,其中一等獎項1項、二等獎項2項、三等獎項2項
山東特色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創新團隊獲批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創新團隊項目(2019) 收起
教職員工
52名
教授、副教授
15名
兼職教授
5名
校外實踐教師
24名
建設面積
1900平方米
簡介
公共管理學院成立於2004年7月,2018年7月學校成立公益慈善學院掛靠公共管理學院,現有本科專業5個,擁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學院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確立“高起點、大台階、快速度”發展的方針,加強師資隊伍和教學科研基本條件建設,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基於自我設計與開發的高素質複合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加大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力度,實現學院工作的全面、健康、快速發展,辦學規模、層次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現有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1998)、行政管理(2002)、行政管理(含公益慈善事業管理2018)、城市管理(2013)、社會工作(1999)五個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為省級一流專業。2017年成功申報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公益慈善事業管理三個方向。現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39名。
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52名,其中專職教師41名,教授、副教授職稱15名,佔30%;博士和在讀博士26名,佔55%;學校鳳凰人才4名。此外,聘任兼職教授5名,校外實踐教師24名。
學科:按照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加強建設,現設置四個研究方向:方向一,行政管理;方向二,勞動與社會保障;方向三,公共政策;方向四,公益慈善與社會治理。
教育教學: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2011),實現了我校國家級獎勵零的突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2011)、二等獎1項(2014)、三等獎1項(2014);獲批省級教改4項,其中重點1項,校級教改項目80多項;並獲山東省實踐教學與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1項(2012)、教育系統調研成果一等獎1項(2013)、省級教學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活動類一等獎1項(2012);省級教學名師1人(2011);省級精品課程五門(行政管理職業能力開發與提升系列課程羣2014);2016年11月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羣)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培育建設專業(羣);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項(2019);省級教學比賽三等獎1項(2019)、省級一流課程兩門(2019);2019年危化品事故應急管理虛擬仿真實驗系統V1.0獲批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20年1月危化品事故應急管理為省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實踐性教學:學生申報的創新創業實訓項目有20項獲得國家級立項;從2012年開始每年組織參加全國高校模擬集體談判大賽,並有獎項獲得;參加全國大學生城市管理競賽一等獎、二等獎;模擬市長大賽三等獎。我院老師還獲得第六屆、第七屆“調研山東”社會調查活動二等獎2人次、三等獎1人次;強化實驗教學團隊建設,加強教、學、研、用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科研: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博士後基金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50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發表C類以上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25部;教材15部以上。“公共管理創新及仿真重點實驗室”獲批“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山東半島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獲批“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新型智庫立項建設;山東特色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創新團隊獲批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創新團隊項目(2019)。
實驗室建設:建立公共管理實驗中心,建設總面積19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投入1700餘萬元,建有四大核心實驗區、一個數據中心、一個虛擬仿真實驗室,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應用軟件的實訓以及情境模擬,即社會保障等公共事務流程模擬與再造實驗區、情景模擬與行為測評實驗區、電子化公共事務實訓與開發實驗區、個案工作室模擬區;城市管理數據中心;公共危機管理虛擬仿真實驗室。
服務社會:學院擁有中國第三次分配研究院、中國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研究中心、山東特色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創新與虛擬仿真科研中心、公益慈善與社會安全治理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研究出版《中國社會保險管理服務發展報告(1978-2013)》、《中國社會保險管理服務發展報告(2014-2015)》等智庫成果;完成長島生態海洋環境規劃、萊山區解家莊鄉村振興規劃等服務地方政府的智庫成果。
對外合作交流:學院與社保部、民政部、山東省人社廳、民政廳等部門交流合作;與煙台市人社局、民政局合作建立多個專業人才培訓基地;與芝罘區政府、萊山區政府、福山區政府等合作;與黃海路街道辦事處合作共建黨員幹部培訓基地;多次參與煙台市考核辦的課題研究並獲表揚;與煙台民政局舉辦“慈善社會工作志願者服務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與煙台應急辦開展“公共危機管理能力開發”研修班等,現已建成省部級、地級市、縣市區、街道四級政府的合作交流框架。現與美國甘農大學合作舉辦“3+2”或“4+2”的公共管理碩士。
面對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方位,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所有的工作主動作為、超前謀劃、規範有序、開拓創新”的理念,構建“仁愛、求真、創新,和諧一家親”的文化氛圍,逐步實現“立足煙台、面向全省、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立體多向目標。
院訓:
居天下之廣居:居可讓天下人同居之居,使天下人皆能安其居
立天下之正位:立可讓天下人同立之位,使天下人皆能立其業
行天下之大道:行可讓天下人同行之道,使天下人皆能成其道 [1] 
公共管理學院秉承“君子不器”、“人皆可以為堯舜”和“君子求諸己”的基本信念,採用以經典導修為核心的開放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我開發與發展為主、教師課堂講授和課外指導為輔,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具有責任心、正義感、歷史感、人本思想、民主觀念、科學精神、高尚情操且胸懷天下的、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