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慈姑

(秋水仙科山慈姑屬植物)

鎖定
山慈姑(Iphigenia indica Kunth)是秋水仙科山慈姑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球形,地上莖直立,不分枝;葉狹,條形;花為暗紫色,排成近傘房花序,花被片線狀倒披針形,花絲具乳突,子房較大;蒴果長約7毫米。花果期為6~7月。 [5] 
山慈姑分佈於中國雲南西北部至中部。除中國以外,在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也有栽培。山慈姑不耐寒,耐陰,喜疏鬆、肥沃的土壤,多生長於海拔1950~2100米的松林下、草地或田野中。 [5-6]  山慈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種子繁殖和鱗莖繁殖。 [1] 
山慈姑具有藥用價值,據《雲南中草藥選》等醫藥典籍記載,山慈姑的鱗莖可以入藥,具有平喘止咳,鎮痛,抗癌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哮喘、乳癌、鼻咽癌等腫瘤。 [2]  但要注意的是,本種球莖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一定毒性,要慎用,以免出現事故。 [5]  [7] 
中文名
山慈姑
拉丁學名
Iphigenia indica Kunth [4] 
別    名
山慈菇
益闢堅
草貝母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百合目
秋水仙科
山慈姑屬
山慈姑
命名者及年代
Kunth,1843

山慈姑形態特徵

山慈姑植株高10~25釐米;球莖直徑5~15毫米。莖常多少具小乳突,有幾枚葉。葉條狀長披針形,長7~15釐米,寬3~9毫米,基部鞘狀,抱莖,有中脈,自下向上漸小,逐漸過渡為狹長的葉狀苞片。 [3] 
花2~10朵,暗紫色,排成近傘房花序;花被片狹條狀倒披針形,長7~10毫米,寬0.7~1毫米;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1/3;花絲具乳突,花葯長約1毫米;子房較大,與花絲近等長。蒴果長約7毫米。花果期6~7月。 [3] 

山慈姑生長環境

山慈姑不耐寒,耐陰,喜疏鬆、肥沃的土壤,多生長於海拔1950~2100米的松林下、草地或田野中。 [5-6] 

山慈姑分佈範圍

山慈姑分佈於中國雲南西北部至中部。除中國以外,在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也有栽培。 [5-6] 

山慈姑繁殖方法

山慈菇主要有種子繁殖和鱗莖繁殖。

山慈姑種子播種

播種在4月中旬較為適宜。播前,耕翻土地、做墒,墒寬1.2米,高10釐米,長可視地形而定。取廂土3~5釐米,整平,澆足水,待廂面不積水時立即播種。採用條播撒播 [1] 
  • 條播
條播是種子直播栽培較理想的方法。行距10釐米,用樹枝開淺溝1~2釐米,按株距5釐米均勻點種用赤黴素處理過的麗江山慈菇種子,每公頃用種7.5千克,一邊播種一邊覆土1~2釐米至廂面平,在廂面上蓋一層草坪紙固定,再蓋一層稻草,澆水,以保持土壤濕度,提高地温。 [1] 
  • 撒播
撒播是種子育苗常用方法。將用赤黴素處理過的麗江山慈菇種子與細土按1:1的比例拌勻,每公頃用種12~15千克,均勻撒播在澆過水的廂面上,覆營養土(按過篩廂土:農家肥:山基土=2:1:1混合)1~2釐米,在廂面上蓋一層草坪紙固定,再蓋一層稻草,或澆水後覆膜,待出苗時將覆蓋物揭去。 [1] 

山慈姑鱗莖種植

春季4月初栽培較為適宜。種植前,土壤要按照種子種植的方法整理、做廂並施足底肥。選一年生完好的地下鱗莖為種球,行距10釐米,開溝深5~7釐米,株距5釐米均勻播下種球,覆土與廂平,蓋一層稻草,澆水覆膜,以保持土壤濕度,提高地温。待出苗時將覆蓋物揭去。 [1] 

山慈姑栽培技術

山慈姑選地整地

選擇酸性紅、黃砂壤土,前茬為豆科或禾本科作物,輪閒或生荒地更為理想,有一定坡度,以便排水,但坡度不宜超過15°,以免雨水沖刷。整地在頭一年的深秋季節進行,深翻,燒去雜草、樹根,增加土壤磷、鉀含量。以後根據地塊情況再翻挖3~4次,充分腐熟和自然消毒。種植前1個月,結合整地,每公頃施入30~37.5噸過篩的腐熟農家肥,待種。 [1] 

山慈姑田間管理

山慈姑 山慈姑 [8]
温度和水分是影響山慈菇種子發芽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播種後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使土壤濕度保持在85%左右,35~38天開始出苗,50天后苗齊,這時可減少澆水次數,保持土壤正常濕度。勤除草,勤鬆土,以利於植株生長,使水分容易滲透,減少病害的發生。鬆土、除草時,要特別注意幼苗與雜草的區別,動作要輕緩。2~3年生植株可追肥二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大部分幼苗出土時,以氮肥為主,磷鉀肥次之,每公頃施尿素75千克,在陰濕天氣對成稀肥液澆墒,促進苗期生長;第二次於7月下旬結果初期,以磷鉀肥為主,氮肥次之,每公頃施鉀肥或磷肥120~150千克,在陰濕天氣對成稀肥液澆墒,供給鱗莖和果實生長。當年播種的小苗在7月中旬施一次很稀的清糞水。雨季注意排澇,旱季注意澆水保墒 [1] 

山慈姑收穫加工

3年生的山慈菇,11月初植株倒苗時,即可採挖,把鱗莖挖起來去掉莖稈、鬚根和泥土。選莖粗在1釐米以上的鱗莖加工做藥,先洗淨泥土曬乾,碾成粉,即可提取秋水仙鹼。其餘的小鱗莖放在通風乾燥處,以免發生腐爛,然後用沙貯藏起來,下一年繼續栽培。選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留種,籽粒較為飽滿。 [1] 

山慈姑病蟲防治

  • 立枯病
該病由立枯絲核菌Rhjzoctonia solani Kuehn)侵染所致,每年6~7月,土壤温度在12.2~15.6℃情況下,一年生幼苗容易發病。發病部位在幼苗莖基部,即在距表土3~5釐米的乾濕土交界處,病原菌侵入幼莖後,莖基部呈現黃褐色凹陷長斑,逐漸深入莖內而腐爛,隔斷輸導組織,致使麗江山慈菇幼苗倒伏枯萎死亡。發病初期,可用400~600倍液多菌靈澆灌墒面,使藥液滲入土層3~5釐米處,然後用清水沖洗葉面1~2次,以免發生藥害。加強田間管理,出苗後要勤鬆土,使土壤疏鬆透氣,有利於山慈菇根系發達,抑制根部發病。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並對病穴消毒,以防病害擴展蔓延。 [1] 
  • 地老虎
危害山慈菇的害蟲主要是地老虎,該蟲每年的春、秋兩季活動頻繁,主要是咬食莖葉,最明顯的特徵是在距地表2~3釐米處咬斷植株莖稈,晴天傍晚是地老虎危害的主要時期。白天潛伏在地下3~5釐米處。可根據地老虎的活動特性進行綜合防治,發現被危害的植株,可在附近地下尋找地老虎並殺死;也可在晴天傍晚投放毒餌,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1] 

山慈姑主要價值

山慈姑具有藥用價值,據《雲南中草藥選》等醫藥典籍記載,山慈姑的鱗莖可以入藥,具有平喘止咳,鎮痛,抗癌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哮喘、乳癌、鼻咽癌等腫瘤。 [2] 

山慈姑注意事項

山慈姑球莖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一定毒性,要慎用,以免出現事故。 [5]  [7] 
參考資料
  • 1.    袁理春,呂麗芬,和向東,陳翠,楊麗雲,陳保生.麗江山慈菇栽培技術[J].雲南農業科技,2003(B06):161-164
  • 2.    袁理春,陳保生,呂麗芬,楊麗雲,陳翠,和向東.麗江 山慈菇栽培技術研究初報 [J].中國中藥雜誌,2003(6):575-576
  • 3.    山慈姑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山慈姑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7]
  • 5.    山慈姑 Iphigenia indi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7]
  • 6.    王蓮英.養花實用手冊 草本花卉: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57
  • 7.    山慈姑(草貝母)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3-17]
  • 8.    (明)李時珍著;蓋國忠,高海波編著.圖解本草綱目: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