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寨呼吸機

鎖定
一個自行車架子、一台電機、一個呼吸球,也許你不敢相信,就是這樣的“山寨呼吸機”,代替了價值高達10多萬元的呼吸機,維繫着一名無法正常呼吸的15歲少女的生命。這個特別的創意,竟出自幾位樸實、憨厚的村民之手。
中文名
山寨呼吸機
外文名
Shanzhai breathing machine
別    名
神經炎
創造者
憨厚的村民之手
病    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
體    現
看病難、看病貴

山寨呼吸機愛心救助

“女兒很乖巧、懂事,咋突然得了這種病?”家住安陽縣崔家橋鄉冀莊村的冀蘭俊看見躺在病牀上的愛女冀小燕就想流淚。2008年11月17日早晨,他剛起牀就接到了女兒同學的電話,稱女兒突然暈倒在地。他迅速趕去將女兒送往醫院搶救。
冀蘭俊沒有想到,女兒竟然患上嚴重的格林巴利綜合症,俗稱神經炎。在醫院治療的一個多月裏,小燕一直住在重症監護室裏,雖然基本脱離了危險,但必須藉助呼吸機呼吸,這讓原本貧困的家雪上加霜。
在冀小燕突發病症的幾天裏,她的母校崔家橋二中的師生們相繼趕到病房裏去看望她。安陽縣教育局機關人員、崔家橋鄉全體中小學師生也相繼捐款共2.6萬餘元。冀蘭俊還到處籌借醫藥費,相繼花去近10萬元後,才讓小燕的病情有所好轉。
“我們家裏很窮,但是小燕得的卻是‘富貴病’!”冀蘭俊説,女兒每天都要藉助呼吸機呼吸,因為費用過於昂貴,他們已無力支撐,2008年12月26日,他們萬般無奈讓女兒出院回家。
起初,得知小燕不能正常呼吸,鄉親們紛紛趕到他家裏,晝夜排隊用手來回擠壓呼吸球,24小時從不間斷,有些身體弱的鄉親為此還患了感冒。
後來,一名村民看大家太累,就想了個法子——自行研製一台呼吸機。
研製出簡易呼吸機的村民孟文海、冀俊海、馬寶順,向記者講述這台呼吸機的誕生過程。“推拉呼吸球很費勁,一直用手推也不是辦法,我們就想着研製一台機器代替人工。”34歲的孟文海説。3個人説幹就幹,經過苦思冥想,他們從縫紉機的腳踏板、煉油機上得到啓發,就將一架廢舊的自行車、電機、呼吸球等組裝起來。
孟文海説,整個研製過程耗費了5天時間,當時他們仨都沒有睡過一天好覺,其中難度最大的是控制呼吸機每分鐘呼吸的次數。“按照醫生的要求,必須控制在每分鐘18至20次,多了少了都不行!”孟文海説,起初是用洗衣機電機,但功率太小,很快就燒燬了;後來改用水泵電機,但轉速太快。經過多次嘗試,最終使用的是壓面機電機,經調試恰好合適。接着就是控制機身平衡,使拉桿可以均衡地擠壓呼吸球,這也是個難題。“這就像是愛迪生搞發明一樣,所幸我們成功了。”大家終於用一個自行車架子、一台電機、一個呼吸球,經過簡單組合做成了簡易呼吸機,來勉強維繫着小燕的生命。

山寨呼吸機社會關愛

正品呼吸機搬進冀小燕的卧室裏
省內媒體對此進行報道後,外地及中央媒體相繼關注,新浪網人民網騰訊網、網易、搜狐等國內門户網站紛紛轉載相關報道,一時間“山寨呼吸機”成為輿論關注的一個熱點。
患病少女的病情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安陽縣民政局領導帶着3000元慰問金去看望冀小燕;崔家橋派出所民警也捐了1000元錢;冀莊村村委會幹部捐了300元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民捐出50元錢……
2月10日上午,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院長周國平等人趕到冀莊村看望冀小燕。周國平對冀小燕的病情作了詳細診斷,認為她的生命還有很大的轉機。隨後,周國平還將自己攜帶的價值10多萬元的正品呼吸機搬進冀小燕的卧室裏。
2月12日,周國平再次帶人體神經方面的專家、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馮周琴來到家中,對小燕進行了診斷。結論同樣是有康復的可能,當日周國平便表示希望將冀小燕接到鄭州治療。在對冀小燕治療期間,除了收取藥費外,其他一切費用全部免除。
2月14日下午,冀小燕被送往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接受治療,醫務人員正積極為其制訂醫療方案。醫務人員稱,從目前冀小燕的狀態看,一個月內她可脱離呼吸機實現正常呼吸,半年內即可基本痊癒。

山寨呼吸機殘酷現實

“對於以仿冒、劣質為代表的‘山寨機’,我們給予的是指責。然而,看到‘山寨呼吸機’連續報道後,我卻被深深地感動了。”安陽市政協委員吳利平説。不少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都在關注“山寨呼吸機”一事,讓他們更關注的是隱藏在背後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吳利平説:“年僅15歲的冀小燕是極其不幸的,要藉助呼吸機才能維持花季生命,然而,價值10多萬元的醫療器械對於貧困的農民家庭來説確實是個天文數字! ”
安陽市人大代表侯先朝説,傳統的住房、教育醫療問題,依然是壓在很多人頭上的三座大山。剛看到這則新聞時,很多人都會感謝這個成本低卻很有效的“山寨呼吸機”給患病女孩帶來的希望。“這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也許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面對這些事實,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一下這個‘山寨’的價值呢?”
殷都區政協常委韓書清説,他很關注冀小燕的治療進展。從醫師那兒得知冀小燕目前不能脱離呼吸機,雙手已經開始痙攣、雙足開始下垂、踝關節活動受限,再不開始康復訓練,就會不可避免地變成殘疾後,韓書清很心痛,他不希望殘疾人隊伍中再增添一位可憐的“新兵”。

山寨呼吸機社會反響

女孩正在逐步康復
河南安陽縣15歲的少女冀曉燕患脊髓神經炎,無法正常呼吸,必須藉助呼吸機。在醫院花費近10萬元之後,病情仍無好轉。由於無力負擔昂貴的醫療費用,父母只好把她抬回家中,連壽衣都準備了。起初,家人用一個皮球和一根塑料管做了一個“土呼吸機”,50多位鄉親輪流為她按壓皮球,24小時不間斷,一直堅持了半個多月,所有人都疲憊不堪。後來,一位村民突發奇想,居然用一台電機、一個自行車架、一個皮球,組裝了一台“山寨呼吸機”,替代了人工按壓,維持着女孩的生命。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院長周國平聽説此事後,主動送來一台呼吸機,後來又把女孩接到醫院繼續治療,女孩正在逐步康復。 [1] 
當人們紛紛指責“山寨”一詞時,卻對這台“山寨呼吸機”充滿敬畏,那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動。這個故事看似離奇,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很多農民無錢看病的窘境。
有人説,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還活着錢沒了。其實,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健康時沒錢,而是生病時沒錢。當一個人無錢治病,倒在生命的“最後一公里”時,那才是最悽慘的。在中國,城鄉和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所謂“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導致了健康水平的不同。也就是説,一個生在農村還是城市,其生命的長短是不同的。最貧困和最富裕省份的人均期望壽命可以相差10歲以上,相當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人一生下來就註定了不平等的命運,這與其説是個人的不幸,不如説是社會的不幸。
應該看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以來,顯著地改善了農民的看病就醫狀況。但是,由於新農合保障水平低,人均僅100元左右,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仍很突出。據調查,在很多貧困地區,一些農民連參加新農合的十元錢也拿不出來。而報銷比例不高,也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一般來説,在縣級醫院住院,報銷比例為60%左右,封頂線最高才兩三萬元。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如果得了大病,很多農民依然無法負擔高昂的醫藥費,只能放棄治療,回家等死。因此,目前的新農合制度還很脆弱,無法抗擊狂風巨浪。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必須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增強農民抵禦大病風險的能力。
面對貧困患者,很多醫院處境尷尬,有苦難言。危重患者只要到了醫院,醫院就沒有理由拒絕收治。但是,一旦患者病情穩定,是繼續治療,還是推出門外,就成為一個兩難選擇。如果繼續治療,醫院勢必賠錢;如果推出門外,醫院似乎又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目前,全國各級醫院普遍存在患者“賴賬”現象,數字驚人。一些病人經過救治後,悄然逃離醫院。為此,公立醫院負債累累,不堪重負,而政府也沒有建立合理補償制度。事實上,公立醫院雖然具有公益性質,但並非慈善機構,如果長期承擔不良債務,勢必影響醫院的正常運行,最終損害更多患者的利益。 [2] 

山寨呼吸機警醒反思

健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健康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標誌。如果一個國家無法維護公民的健康權,就很難真正維護其他方面的權益。因此,保障弱勢羣體的健康權,是一個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誌。當前,我國的國力尚不雄厚,醫療保障制度還沒有覆蓋全體居民,已有的醫保制度保障水平也有限,居民看病自費比例還很高,這在短期內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最現實的辦法是,堅持政府主導,動員社會力量,建立和完善貧困醫療救助體系,為弱勢羣體留一條生路,讓貧困不再成為生命的“路障”。
冀曉燕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因為在她背後,還有很多人因貧困患者依然掙扎在死亡線上。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貧困醫療救助制度,是醫改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無論如何,也不希望 “山寨呼吸機”的故事重演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