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坡羊·道情

鎖定
《山坡羊·道情》是元代宋方壺創作的一支散曲。此曲表現出作者對悠然自得生活的滿足感,表達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氣,真正達到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境界。曲中抒發了作者淡泊富貴、縱情山水、但求自適的高情逸緻,連夢都在拒絕“紫羅袍”“黃金帶”,喜愛的只是青山、白雲、茅齋、野花,清氣逼人,耐人尋味。全曲風格曠達超邁,襟懷開闊,氣度不凡,語言樸實真摯,有一種淡泊之美。
作品名稱
山坡羊·道情
作    者
宋方壺
創作年代
元代
出    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作品別名
【中呂】山坡羊·道情

山坡羊·道情作品原文

【中呂】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1] 

山坡羊·道情註釋譯文

山坡羊·道情詞句註釋

⑴中呂:宮調名。中呂宮為元曲常見宮調之一。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裏羊”“蘇武持節”。北曲屬中呂宮。
⑵紫羅袍: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裝。
⑶管甚:管什麼,即不管。
⑷陋巷簞(dān)瓢:用顏回典故。《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⑸“貧,氣不改”二句:《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兩句話,是上述引文的概括。 [1]  [2] 

山坡羊·道情白話譯文

我愛青山,願與它相伴;我愛白雲,想讓它相陪。做夢也夢不到穿上紫羅袍繫了黃金帶。只要有一間茅屋,四周圍野花盛開,管他誰家興旺,誰家衰敗。過着窮日子,我也挺愉快。貧窮時,骨氣不丟;富貴了,志氣不改。

山坡羊·道情創作背景

《孟子·滕文公》中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觀點,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正直知識分子的生活信條。宋方壺生當元蒙統治的亂世,深受孟子這一觀點的影響。這支曲子就是基於這樣的觀點而創作的。 [3] 

山坡羊·道情作品鑑賞

山坡羊·道情整體賞析

這首曲子寫作者與青山白雲相親相愛,不求富貴、淡泊明志,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尚情操。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開頭以工整的四言對偶句開端,節奏平穩輕快。“青山”“白雲”兩個意象,色彩柔和,形象鮮明,激起人們的聯想,頭腦中立刻浮現出了一片優美的山林風光。在“青山”“白雲”之後,分別綴以“相待”“相愛”,不僅把“青山”與“白雲”巧妙地人格化了,兩個“相”字連用,更展現了山林風光的魅力和作者在大自然中陶醉之態。青山與作者互相期待着,白雲與作者相互愛戀着,在作者眼裏,大自然的一切也都和自己一樣,是富有生命、具有感情的,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美趣的發現與再現,以及在這美趣背後的寄託與意藴,都能得以完滿的顯現。第三句緊承前一、二句而來,補足其樂於隱居山林之意,酣暢飽滿。“紫羅袍”與“黃金帶”指做大官,而在前面襯以“夢不到”三字,作者厭惡官場、棄絕功名富貴的態度便躍然紙上了。“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這四句與前三句比照,結構一樣,同樣是先寫景後抒情,但在意境上又有新的開拓,在節奏上又有新的變換。前三句抒的是由當前現實所產生的厭惡官場之情,而這四句所抒嘆的是對朝代更替和歷史人物成敗所產生的慨嘆。雖然所處是一陋室,但由前三句可知,一定是在白雲繚繞的青山之間,其清幽可以想見,野花在四周爛漫地開放着,充滿了生機和野趣。在這樣的環境下,“誰家興廢誰成敗”,就由他去吧。在前面加上了“管甚”二字,表現了作者與世無爭的態度。“陋巷簞瓢亦樂哉”,作者以古代賢人顏回自況,進一步表現了安貧樂道的志趣,説明他的“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並非真正的忘世,而是守道而已。“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最後的對偶句,斬釘截鐵,器宇軒昂,戛然而止,收煞全篇,擲地有聲。這兩句將《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及《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等儒家經典中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加以高度概括,將思想的高度和情感的強度有力地向前推進一層,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氣節。從全曲的思想內涵看,最後這兩句正是曲眼,乃點睛之筆。
這是一首言志曲。它表達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氣,真正達到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境界。 [2]  [3] 

山坡羊·道情名家點評

廣東海洋大學文學院教授劉世傑:此曲寫與青山白雲相親愛,不求富貴、淡泊明志,貧賤不移、富貴不淫之高尚情操。“紫羅袍”、“黃金帶”,喻做官,“陋巷”句,喻安貧樂道,《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貧,氣不改;達,志不改”,表明作者高尚氣節。(《元曲大辭典》) [4] 

山坡羊·道情作者簡介

宋方壺,名子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詳。曾於華亭鶯湖建房數間,四面為鏤花方窗,如洞天狀,名曰“方壺”因以為號。約生活於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數五套。 [5] 
參考資料
  • 1.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暢聽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333
  • 2.    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28-129
  • 3.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995-996
  • 4.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178
  • 5.    畢寶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譯註評.北京:現代出版社,20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