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屏襄門

鎖定
【屏襄門】,俗稱鹿角門,位於今天的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是明清時期樊城的北城門之一。殘存的城牆長20米,高6米,石拱券門洞深12.2米。
中文名
屏襄門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
別    名
鹿角門
年    代
明清
城門簡介
屏襄門和定中門,是樊城古城牆僅存的2處遺蹟。屏襄門位於樊城區解放路,是明清時期樊城的北城門之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復以前,屏襄門僅存有部分城台,城樓不復存在。
修復後的屏襄門 修復後的屏襄門
據介紹,襄陽市將維修城台、恢復城樓,還原屏襄門原貌,整個城樓規模與小北門相近。規劃中的屏襄門將恢復城樓,增加周邊綠地。東側功能區以商業、辦公、文化類為主,規劃成為傳統院落式;西側和北側種植高大喬木,西側道路向西調整,擴大屏襄門門前廣場綠化面積和遊覽空間;對北側居民樓進行立面整治;南側設置活動場地和休閒觀賞設施。
在襄陽,鹿角門的名聲遠大於屏襄門。鹿角門,又名屏襄門,是樊城北門之一,位於鹿角門街的段,現保存尚完整。門為青石拱券,高約4米、深約8米,門額石刻“屏襄門”尚存。原城門上建有跨鶴樓,相傳古時八仙之一呂洞賓騎白鶴周遊列國,曾在此停留,樓為重檐歇山頂,與鄂城的跨鶴樓相仿,塑有呂洞賓泥像。1935年被洪水侵襲,樓台坍塌。這段文字是《襄陽地名志》中對鹿角門的描述。
城門來歷
有説原來的鹿角門街彎曲支叉好似鹿角,也有説原來的城門上有座六角建築,襄陽方言六、鹿不分,便口誤成了鹿角門。曾參與《襄陽地名志》編著的原規劃局工程師陳家駒這樣認為:鹿角門這一稱呼可能與鹿門山有某種關聯(鹿角門與鹿門山成犄角之勢),而這裏又是南來北往客商的歇腳(角)之處,老百姓口頭相傳,便成了“鹿角門”。
讓我們再看看《辭海》中對鹿角是如何解釋的。《辭海》中對鹿角的解釋有一條頗值得我們注意,鹿角,即用伐倒的樹構成形似鹿角的障礙物,鹿角對阻礙古代騎兵有很好的作用。陳家駒講,1955年,在修鹿角門旁的解放路時,曾發現一塊石碑,上書:孟珙設伏戰勝處七個大字,在鹿角門外曾有古橋一座,名叫“中伏橋”,是為紀念性建築。《宋史》載:孟珙(1195一1246),字璞玉,棗陽人,嘉定十年,金犯襄陽,駐團山,珙料其必窺樊城,獻策於父,謂:金兵必由羅家渡濟河(今七里河),請設伏待之。翼日果至,半渡伏發,殲其半。孟珙系孟宗政之子,南宋抗金、抗元名將,金兵善騎射,此次設伏極可能用上了鹿角。後人為銘記這一抗金的勝利,加之這裏又是樊城東部的門户,故用“鹿角門”代之,而後修築屏襄門時,鹿角門這一稱謂已深入民間了。不過,這也只是筆者的一種推測,到底因何而來,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不管怎樣,鹿角門這一名稱承載着大量的歷史信息是不言而喻的。 [1] 
參考資料
  • 1.    探源鹿角門  .漢江傳媒網消息(襄陽日報) .2011-05-05[引用日期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