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屏南縣白水洋

鎖定
白水洋 [1]  又名仙耙溪為鴛鴦溪四大奇觀之一,位於福建省屏南鴛鴦溪風景區內,是鴛鴦溪上游景區。其三大水上萬米廣場經國家建設部組織專家證實,是目前世界已發現的稀有淺水廣場,故被稱為“天下絕景”。
中文名
屏南縣白水洋
外文名
Ba Tscu Ueung Park & Baishuiyang Park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08:00~17:30
景點級別
5A
門票價格
旺季120元,淡季70元
佔地面積
8萬多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
淺水廣場

屏南縣白水洋百米衝浪滑道

白水洋的中洋最為壯觀,有些節理較發育的岩石因比較疏鬆,在水流的沖刷下不斷脱落,形成一個個“天然浴缸”。

屏南縣白水洋白水洋的傳説

秀美的山水必然流傳着許多美好的神話傳説。白水洋的民間傳説有趣、獨特而頗具本地風光,傳説當年程惠澤因誤吞龍珠化龍時,為三峯村開闢了三百丘農田,當他騰空而起,準備飛往東海時,想多為農鄉做點事,由於時間傖促,他只好施展神威,擺動龍尾,在崇山峻嶺中橫掃出一方農田,這方良田使這一帶的百姓安居樂業。不料早已垂涎這方沃土的惡霸郭某藉口這一帶的山地原是他家的,就勾結縣官,要霸佔這塊土地。這事恰巧被居住在下游水簾洞中修行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知道了,就在一夜之間,用了移山倒海的手法,把所有的田地都搬到水簾洞附近的山中,在此形成一處新的村莊,被當地羣從稱之為宜洋(移洋),從那時起,這裏就剩下一塊光潔的石牀,正所謂:民間神話久傳留,惠澤揚威造大丘,大聖為民移土去,唯留巨石伴清流。

屏南縣白水洋白水洋夏香菇

屏南是"中國夏香菇之鄉",夏香菇香飄四海,近年,屏南的夏香菇、反季節蔬菜、水果、花卉等生產 屏南縣夏香菇  發展迅速。全縣共種植夏香菇3000萬袋,花菇5000萬袋,反季節蔬菜5000多畝,油柰、無核柿、錐粟10萬多畝。現有大小香菇保鮮廠300多家,年產保鮮香菇6000多噸,創匯1200萬美元,屏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保鮮基地,特色農業已初具規模,此外,我縣特產龍潭庶民酒,選用優質糯米,以民間傳統工藝精釀而成,具有温陽固衞、滋腎補血、強身健體之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親睞,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屏南縣白水洋惠澤龍酒

(龍潭老酒):是遠近聞名的屏南老酒,有幾百年的家庭作坊歷史,工藝、技術相當有名,現引進了上海客商投資1000萬元成立了福建惠澤龍酒業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化、規模化生產。

屏南縣白水洋獼猴桃

又稱軟棗子、狗棗子,是一種藤木果樹。獼猴桃果實鮮美,風味獨特,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果肉含多種維生素,堪稱水果之王

屏南縣白水洋油奈

油奈,又稱奈李,桃形李,為李的變種,黃綠色,品質極上,肉厚、質脆、清甜,單果重80-120克,核小2-3克,可食率96%以上,可溶性固12% ,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耐貯運,常温條件下可貯15-20天,冷存條件能貯2個月,定植後速生快長,2-3年即開始結果,平均單株產量50-100公斤,經濟壽命30-40年,適應性廣,凡能種植桃李的地方,一般能種植。

屏南縣白水洋鷲紅工夫紅茶

紅茶外形粗短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黃色,葉底紅勻光滑。其中際頭村、棠口、雙溪、壽山、嶺下山區所產的工夫茶,香味醇厚,條索較為肥壯,色澤鮮亮,條形秀麗。其以白水巖品牌為主,及如來春系列為佳。

屏南縣白水洋屏南綠茶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稱之。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葉綠湯清”的特點。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為其他茶類所不及。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味醇香,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其價值也居各類茶之冠。

屏南縣白水洋秋色鍋邊

秋色鍋邊先將田野土生泥鰍用清水養三四天,洗乾淨放清水煮成半熟,去其頭屬、內臟,放入 屏南縣秋色鍋邊  鍋內加調料油、鹽、薑絲、酒糟等,煮成湯汁備用。鍋邊糊用熟油文火慢炒徐徐加入湯汁,再加入適量田螺香菜、朝天椒、味精、老酒、葱花,煮開三四分鐘即可。既解渴又果腹。食後回味無窮,成為待客佳點。秋色鍋邊以雙溪鎮最有名。

屏南縣白水洋米燒兔

色味俱佳,油亮的兔皮呈米黃色,兔肉溢出陣陣米香,讓你未食先流涎水。 客人到屏南壽山,必定會嚐到米燒兔。它色味俱佳,油亮的兔皮呈米黃色,兔肉溢出陣陣米香,讓你未食先流涎水。米燒兔製作工藝獨特,先在鐵鍋裏放入大米,再用竹架托住宰殺的兔子,燒起微火讓鍋温慢慢烘乾兔肉大部分水份,同時讓米香逐漸滲入肉中。用餐時,將米燒兔切成細塊,佐以糟姜、葱蒜以及摩芋絲等炒煮即可。除此之外,壽山還有“腸中腸”等特色創作工藝,豐富了美食文化。

屏南縣白水洋一捧雪

當地特產“養美妞”豆作餡,蒸熟糯米作皮,望去如一團白雪,深受賓客好評。

屏南縣白水洋鴛鴦面

其色澤如琥珀,質地滑膩而富有彈性;炒之不糊不碎,條條伶俐,食之清滑鮮嫩。 “鴛鴦面”俗名“苦椎面”,其色澤如琥珀,質地滑膩而富有彈性;炒之不糊不碎,條條伶俐,食之清滑鮮嫩。相傳屏南人在唐末時即能製作,採野生柞樹果實,去殼、浸泡,漂去苦味,磨漿,曬成粉、煮熟,切成細條,即成“苦椎面”。從唐末至20世紀80年代之前,屏南人一直用它充飢,緩解糧食缺乏。之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關注以及飲食觀念、結構的變化,純天然野果製成的“苦椎面”自然成為人們青睞的綠色時尚食品。據有關專家鑑定: “苦椎面”性清涼解毒,富含氨基酸、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而且實踐證明,以“苦椎面”與魚腥草等燜,燉豬排骨,不僅鮮嫩可口,還是治療痔瘡、蛀牙和高血壓的優良藥膳。因此,現在“苦椎面”身價倍增,躋身高檔賓館酒樓。後有一位省老領導來屏南,嘗後大為讚賞,因其為鴛鴦之鄉所特產,且又相傳“苦椎果”為鴛鴦喜食之食物,故改名為“鴛鴦面”。 “鴛鴦面”曾在“閩東風味小吃展”中榮獲“特別獎”。

屏南縣白水洋際頭扁肉

用傳統的烹飪技術製作的扁肉,肉餡鮮脆、香甜,皮薄、柔韌滑潤,色質清純。 際頭村是 屏南縣際頭扁肉  屏南縣歷史上有名的書鄉,特色小吃也聞名縣內外,尤以精巧玲瓏的扁肉為著。該村用傳統的烹飪技術製作的扁肉,肉餡鮮脆、香甜,皮薄、柔韌滑潤,色質清純,再拌進多種佐料,咬進去滿口生香,別具風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