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屈家營音樂會

鎖定
冀中笙管樂流傳於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河北滄州、定州一線以北近三十個縣市的傳統鼓吹樂品種,民間俗稱音樂會。因主要用管子領奏、笙等和奏,故又稱“笙管樂”。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認定屈家營音樂會保護單位為固安縣文化館。 [1] 
中文名
屈家營音樂會
別    名
笙管樂
地    區
冀中平原
類    型
鼓吹樂品種

目錄

屈家營音樂會表演

屈家營音樂會 屈家營音樂會
除笙、管類樂器外,另有云鑼、笛及擊奏類樂器鼓、鐃、鈸、鐺鐺等。樂曲分套曲、小曲及獨立成套的打擊樂三類。套曲篇幅長大、結構複雜,是“笙管樂”的主要組成部分。“笙管樂”遍佈整個冀中平原。各地農民以村為單位,借樂結會,在本地祭祀、禮儀、喪葬等民俗活動中演奏傳承。
屈家營村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是華北平原一個歷史久遠、民風質樸的小鄉村。“屈家營音樂會”為民間笙管樂,相傳源於元明之際的寺院佛教音樂,它既有北方音樂的古樸粗獷,又兼備南方音樂的婉轉清幽,主要用於祭祀和喪禮儀式,有管、笛、笙、雲鑼等傳統樂器,“工尺” 方式記譜,傳承至今。屈家營音樂的樂隊編制固定,24名樂手演奏為“滿棚”音樂,12名樂手演奏為“半棚”音樂。現存《玉芙蓉》等十三支套曲、《金字經》等七支大板曲、《五聖佛》等二十多支小曲和一套打擊樂。屈家營音樂會歷史悠久,相傳系以師曠為祖師。“音樂會”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習學者須背會所有曲牌方可接觸樂器。屈家營笙管樂曲目豐富,樂譜完整,樂手技藝精湛,在中國古代音樂及寺廟音樂與民間音樂交融衍變的研究上,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屈家營音樂會現狀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