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居庸關隧道

鎖定
居庸關隧道(Juyongguan tunnel),指位於北京居庸關附近、以居庸關命名的隧道。廣義的居庸關隧道分為京包鐵路(原京張鐵路)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高速公路居庸關隧道和京張高速鐵路居庸關隧道;狹義的居庸關隧道,特指京包鐵路居庸關隧道。
京包鐵路居庸關隧道全長365米,由詹天佑主持修建,1908年4月14日鑿通,運用從兩端同時進行開鑿的方法修建而成。
中文名
居庸關隧道
外文名
Juyongguan tunnel
所屬地區
北京
長    度
965 m

居庸關隧道普速鐵路隧道

居庸關隧道簡介

居庸關隧道京張鐵路上的一條鐵路隧道,全長365米。居庸關隧道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4座隧道之一。1908年4月14日鑿通。京張鐵路連接北京豐台,經居庸關沙城宣化河北張家口,於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營運的鐵路。詹天佑是修建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如今,這條百年隧道和京張鐵路時期修建的其它建築,已成為北京歷史的一份珍貴工業遺產和歷史見證。

居庸關隧道歷史沿革

居庸關隧道是穿越長城要塞之一的居庸關的隧道。當年,京張鐵路“中隔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7000餘尺橋樑,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末有,”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諸書,亦視此等工程至為艱鉅”,“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當時,該隧道施工非常艱難,據《京張鐵路工程紀略》記載:“此洞中間最難,緣是處適當關城之下,土石松脆,每值天雨,泥水交下,雖有炸藥,亦無所施。乃以大木方節節支持,且用小鋼軌穿錯其間,漸次進攻,始克成事。”。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居庸關隧道採用中間鑿進法,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因為居庸關隧道的山勢高,岩層厚,所以不能像八達嶺隧道那樣採用中部鑿井法(中部開鑿豎井分別向相反方向開鑿)以增加工作面。隧道兩邊的洞口均用手工打製的花崗岩壘砌而成,設計考究,石活做工工整。居庸關隧道的缺點是限界太小。
居庸關隧道在1937年還經歷了抗日戰爭的戰火。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一個月後,8月8日,南口戰役爆發。日軍直逼南口,其戰略意圖就是要打通京張鐵路,進兵晉、綏。我13軍89師佈防在南口至居庸關約7公里的防線上,該師長王仲廉把師指揮部從懷來搬到了居庸關隧道中的列車上。當時,國聞週報記者在《血戰居庸關》一文中記述:“從南口到居庸關有15里路,89師一共4個團兵力,戰至20日,已不足一團”。該師堅守居庸關和兩側的高地至26日撤離戰場。
居庸關隧道是用了從兩端同時進行開鑿法,是由兩隊同時從居庸關的兩邊進行開鑿,這種方法省事省力。

居庸關隧道高速公路隧道

八達嶺高速公路居庸關隧道是位於北京市八達嶺高速公路55公里處的八達嶺隧道羣中的一條公路隧道,八達嶺隧道羣主要由潭峪溝、八達嶺、居庸關等隧道組成。在1998年建成通車。居庸關隧道屬於八達嶺高速公路工程的二期工程,全長800米,單向三車道。

居庸關隧道高速鐵路隧道

居庸關隧道 居庸關隧道
居庸關隧道進口位於北京市南口鎮東園村東北側1.3km採石場,出口位於九仙廟村,全長3044m。線路出洞後為九仙廟中橋工程,整體呈東西走向,與老京張鐵路並排,項目部所承建的居庸關隧道剛好對應當年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部分。
新建京張鐵路八達嶺越嶺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延慶區境內。本段工程起始里程DK56+060,重點裏程DK59+255。
八達嶺越嶺段工程(DK56+060~DK71+280),全長15.220km。中交一航局主要工程有:居庸關隧道(全長3044m)、九仙廟中橋(1-50拱橋,橋長110m)、以及居庸關隧道洞口段短路基和橋隧過渡段路基的站前土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