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局部動員

鎖定
局部動員是在部分地區或部門進行的戰爭動員。通常是動員部分武裝力量和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戰爭。根據戰爭的發展,局部動員也可能上升為總動員,決定實施局部動員的權限,屬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中文名
局部動員
解    釋
動員部分武裝力量和人等進行戰爭
國家或政治集團為應對戰爭或其他軍事危機,組織調動部分力量的活動。泛指總動員之外各個等級的動員。一般在受到中低強度軍事威脅,無需實施總動員的情況下,有選擇、有限度地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進行。其決定權屬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或其授權機關,發佈權屬於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其授權者。局部動員有時會發展為總動員。歷史上,許多國家為達成不同的戰爭目的,進行過規模不等的局部動員。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部分參戰國家在進行總動員之前曾實施過局部動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多次局部戰爭,促進了局部動員制度在各國的發展。一些國家逐步將局部動員劃分成若干等級,並對各個等級的動員權限、動員內容、動員程度、動員時限和動員方法作出明確規定,增加了動員決策的可選擇性、動員活動的可控性和動員準備的針對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應對外部的軍事威脅,曾多次進行局部動員。冷戰結束後,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美、英、法等國採取的局部動員措施,顯示出信息化局部戰爭動員的許多特點,引起各國的普遍關注。局部動員從決定到實現一般不需較長的時間。局部動員的規模越小,所需的時間越短,對威脅作出的反應越迅速。局部動員規模的大小,以動員投入的首批作戰兵力兵器的規模來劃分,以按計劃完成作戰兵力的動員部署為實現標誌。實施局部動員時,作戰地域及相鄰地區隨即進入戰爭狀態,與作戰關係重大的國家通信、交通運輸、大眾傳媒和國防工業系統,可能首先全部或部分轉入戰時軌道。為更好地協調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利益,各國都更加註重控制局部動員的狀態,提高局部動員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局部動員對國家正常秩序的衝擊。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