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總動員

(漢語詞彙)

鎖定
總動員是國家或政治集團為應對戰爭或其他軍事危機,組織調動全部力量的活動。
中文名
總動員
外文名
general mobilization
基本釋義
為完成某項重要任務動員全部力量
性    質
國家在非常時期採取的緊急措施
國家或政治集團為應對戰爭或其他軍事危機,組織調動全部力量的活動。動員的最大規模和最高等級。在發生大規模全面戰爭、需要全力以赴時採取的動員措施。實施總動員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生活等全面轉入戰時軌道。時機一般選擇在臨戰或戰爭初期。總動員從決定到實現需要較長的時間,一般以工業生產完全轉入戰時軌道,達到總動員計劃規定的最大生產能力為主要標誌。總動員的決定權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總動員令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佈。在人類早期的戰爭中,部落與部落之間、城邦與城邦之間,無論進攻還是防禦,往往進行傾全族全城之力的總動員。在近代戰爭中,被侵略的國家和民族,動員全部力量進行殊死的抗爭。18世紀末,法國在抗擊歐洲干涉軍的戰爭中,進行了具有徹底意義的全國總動員,開創國家總動員制度之先河。美國南北戰爭中,雙方進行的總動員揭開了工業時代總體戰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參戰國都在戰爭爆發後相繼實行了全國總動員,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展開了全面的對抗,總動員的時機、程度和效果成為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重要因素。德國和日本原有的戰爭潛力有限,在發動戰爭前已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動員,戰爭過程中又宣佈和實施超越國力的總動員,終因資源枯竭,潛力用盡,導致戰爭能力鋭減,後期迅速陷於崩潰的境地。蘇聯和美國的戰爭潛力雄厚,在遭到侵略後及時宣佈和實施全國總動員。隨着總動員的逐步展開,兩國的戰爭潛力被充分釋放出來,為最終戰勝德、意、日法西斯,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進行了全國總動員,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戰局面,最終以巨大的民族犧牲,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總動員制度在許多國家得到確立和發展,並在一些戰爭中得到應用。如在朝鮮戰爭、越南抗法和抗美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戰爭的一方或雙方進行了總動員。實施總動員對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極大,大多數國家對總動員決策持審慎態度,並以嚴格的法律程序加以規範。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