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尿色異常

鎖定
新鮮正常尿液為無色澄清至淡黃色或琥珀色。形成正常尿色的成分包括尿色素、尿膽素、尿膽原和尿卟啉。任何原因導致的尿液成分異常,均可引起尿色異常。尿色改變也可受食物、藥物和尿量的影響。
中文名
尿色異常
影    響
食物、藥物、尿量
尿色異常
常見尿色改變及病因:
1、血尿 尿液呈現淡紅色、洗肉水色、鮮紅色等程度不同的紅色,見於泌尿系統炎症,腫瘤,創傷等。
2、血紅蛋白尿 因各種原因導致大量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量超過了結合珠蛋白所能結合的量,血漿中遊離血紅蛋白大量存在並從腎小球濾過,若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血紅蛋白從尿液中排出,使尿液呈現濃茶色或者醬油色,但尿潛血試驗陰性。見於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蠶豆病,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溶血性疾病。
3、膿尿 若尿中含有大量的膿細胞或細菌等炎性滲出物,排出的新鮮尿液即可渾濁。菌尿成雲霧狀,靜置後不下沉;膿尿放置後可有白色雲絮狀沉澱。此兩種尿液無論加熱或者加酸,其渾濁均不消失。見於泌尿系統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等。
4、乳糜尿 因乳糜液進入尿液所致。外觀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乳糜試驗陽性。如含有較多的血液則成為乳糜血尿。常見於絲蟲病等各種原因導致的淋巴管賭賽或受壓,淋巴液迴流受阻。
5、膽紅素尿 尿中含有大量結合膽紅素,震盪後泡沫成黃色。見於阻塞性黃疸及肝細胞性黃疸 [1] 
參考資料
  • 1.    王建寧.腎臟病臨牀診治.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