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尿囊素酶

鎖定
尿囊素酶亦稱乙醛酰脲或5-脲基乙內酰脲。廣泛存在於煙草種子、甜菜、小麥芽、尿膜液等動植物界。在動物體內均由嘌呤鹼基生成尿酸,人及其它靈長類或鳥類、陸生爬行類(蛭、蚯蚓)的排泄物是尿酸。
中文名
尿囊素酶
外文名
allantoicase
別    名
乙醛酰脲或5-脲基乙內酰脲
尿囊素酶 尿囊素酶
尿囊素酶尿囊素酶對十二烷基磺酸鈉、尿素、鹽酸胍變性處理較不敏感。十二烷基磺酸鈉、尿素變性處理的尿囊素酶可通過解釋而恢復活力,但一經鹽酸胍變性後卻難以通過解釋而恢復活力。酶蛋白質氨基酸殘基化學修飾結果表明,巰基、賴氨酸殘基、酪氨酸殘基不是構成酶分子活力中心的必需基因,色氨酸殘基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團。甘油醛、異煙肼不影響酶反應,而乙酰氧肟氧肟酸抑制酶活力39.6%。
尿囊素酶 尿囊素酶
在上述以外的哺乳類,尿酸是由尿酸氧化酶作用而氧化生成尿囊素後被排出體外的。從兩棲類、魚類到許多脊椎動物,因為存在尿囊素酶(allantoinase,EC3.5.2.5),所以尿囊素可進一步水解生成尿囊酸。在具有尿囊酸酶(allan-toicase,EC3.5.3.4)的動物中,在催化尿囊酸進一步水解生成乙醛酸和尿素後排出體外。星蟲、海產斧足類(貽貝)、冠蚌、甲殼類(蝲蛄、龍蝦)、螠蟲由於存在脲酶,所以一直分解到氨的階段才被排出體外。因此,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根據不同的生物種類而有不同的代謝階段,據認為這是因為與動物的進化有關的酶消失的緣故(酶缺失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