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尾翳穴

鎖定
尾翳穴,別名鳩尾穴,神府穴,骬尾穴,骭鶻穴,骬骬穴,臆前穴。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可以緩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中文名
尾翳穴
別    名
鳩尾穴,神府穴
位    置
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主治疾病
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等

尾翳穴穴位信息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
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尾翳穴 位於人體的心窩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處。

尾翳穴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可以緩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尾翳穴取穴方法

人體尾翳穴 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

尾翳穴解剖

在腹白線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尾翳穴穴義

任脈熱散的天部之氣在此會合。

尾翳穴名解

(1)鳩者鳥之一種,其習性特徵與鵑相近,鳩與鵑最大的不同之處即是不自營巢,而是在其它同類鳥巢內下蛋並由它鳥代為孵化。尾者餘也,指鳩鳥餘下之物。鳩尾名意指任脈熱散的天部之氣在此會合。本穴物質為任脈熱散於天部的浮游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此氣如同鳩鳥之餘物一般,故名鳩尾。
(2)尾翳穴。尾,餘也。翳,羽毛做的華蓋穴也。尾翳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的浮游之氣。理同鳩尾名解。
(3)。胸前骨也。骭,小腿骨或肋骨。骭名意指任脈天部層次的絡脈之氣在此為收引冷降的變化。本穴物質為任脈的絡脈之氣,所處為天之天部,其變化為收引冷降,表現出腎水的收引特徵,故名骭。
(4)神府。神,與鬼相對,指天部之氣也。府,府宅也。神府名意指任脈的天部之氣在此聚集。理同鳩尾名解。  (5)骬。胸前骨也。
(6)尾。尾,餘也。,黃色分泌物也,脾土塵埃也。尾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中亦有一定的脾土塵埃。
(7)骭鶻。骭,小腿骨也。鶻,鳥科動物,隼類,似山鶴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鶻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之氣,青黑色指穴內氣血有腎氣的收引冷降之性。骭鶻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為散熱冷降的變化。理同鳩尾名解。
(8)骬骬穴
(9)臆前穴。臆,胸也。前,前面也。臆前名意指本穴位於胸前,無它意。
(10)任脈絡穴。本穴物質為任脈天部的浮游之氣聚集而成,本穴有聯絡任脈各部氣血的作用,故為任脈絡穴。

尾翳穴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上部的浮游之氣。

尾翳穴運行規律

散熱冷降後下行中庭穴。

尾翳穴功能作用

收引水濕

尾翳穴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