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斯塔德條約

鎖定
《尼斯塔德條約》(俄語:Ништадт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是俄國與瑞典於1721年9月10日在小鎮尼斯塔德(Nystad)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三十年戰爭後,瑞典獲得了波羅的海的霸權,然而,這卻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妒忌和提防。同時間,俄國在彼得大帝的改革後變得強大起來,但仍欠缺一個可以與西方國家聯繫的出海口,因此對瑞典控制的波羅的海虎視眈眈,兩國之間的衝突越益加劇,戰事一觸即發。
中文名
尼斯塔德條約
外文名
Ништадт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Ништадт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
簽訂雙方
俄國與瑞典
簽訂時間
1721年9月10日
瑞典語
Freden i Nystad
愛沙尼亞語
Uusikaupunki rahu
芬蘭語
Uudenkaupungin rauha

尼斯塔德條約歷史背景

沙俄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及與瑞典爭雄,於1700年8月正式向瑞典宣戰,展開了大北方戰爭(又稱為第二次北方戰爭,俄語: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 )。瑞典軍隊連吃敗仗,俄國軍隊於1703年佔領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聖彼得堡。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出海口,是戰略要地,俄國從此獲得了通往西方的海上通道。1720年俄軍攻進瑞典,瑞典兵敗如山倒,只得與俄國進行不平等的和談。
1721年,兩國簽訂尼斯塔德條約,昔日的北歐霸主瑞典喪失大片土地,在三十年戰爭(俄語:Тридцатилетняя война)後所得的優勢盡失,從此一蹶不振,從歐洲強國的名單中消失。而俄國則取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並從此稱霸波羅的海,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尼斯塔德條約毀約和芬蘭的佔領

《尼斯塔德條約》有24項條款及一項單獨附約。根據條約,瑞典須將俄國於大北方戰爭中除芬蘭外在波羅的海所佔領的土地全部割讓給俄國,包括英格里亞、愛沙尼亞、利沃尼亞和卡累利阿等地;俄國則從芬蘭撒軍,將芬蘭歸還瑞典,永不侵佔。但俄國在1809年毀約,佔領了芬蘭。 [1] 
戰前瑞(黃)俄(綠)斜線為俄國獲得領土 戰前瑞(黃)俄(綠)斜線為俄國獲得領土
參考資料
  • 1.    俄羅斯的擴張見《歷史研究》雜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ISSN:0459-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