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就食

鎖定
就食,漢語詞語,拼音是jiù shí,謂出外謀生;往食,前往用餐。
中文名
就食
外文名
repast
拼    音
jiùshí
近義詞
就餐
釋    義
往食,前往用餐
出    處
史記·平準書
注    音
ㄐㄧㄡˋ ㄕˊ

目錄

就食釋義

1、謂出外謀生。
2、往食,前往用餐。

就食出處

史記·平準書》:江南火耕水耨,令饑民得流就食江淮間。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又與汝就食江南。”
宋 曾鞏《救災議》:屋廬構築之費既無所取,而就食於州縣,必相率而去。
明 李贄《答周柳塘書》:強者有搬運之能,弱者有就食之策。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七章第一節:由於官兵燒殺掠奪……略陽、天水等六郡漢氐各族人民數萬家十餘萬口流亡入蜀就食。
史記·秦始皇本紀》: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
清 昭槤《嘯亭雜錄·牧庵相國》:嘗私行市井間訪察民隱,每就食於麪館,吳人傳為美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