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就業總量

鎖定
就業總量是一個經濟術語。
中文名
就業總量
類    型
經濟術語
內容
就業總量是指16週歲及以上且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並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這一指標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力資源的實際利用情況。
根據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國的就業總量與一國的均衡國民收入是同時被決定的。因而,社會就業總量取決於均衡國民收入,或者更準確地説,取決於總需求水平。
就業總量壓力主要集中在三大羣體上:
一是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繁重。根據統計,中國目前仍有37%的勞動力在農業中就業。根據日本、韓國等地區的經驗,在農業勞動力比重降低到30%-40%之間的發展階段上,勞動力轉移的要求更為迫切,轉移速度通常也是最快的。據測算,農業富餘勞動力總量仍有1億人左右,轉移就業壓力依然很大,按照《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提出的目標,每年要實現800萬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
二是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難問題突出。2013年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是21世紀初的6倍多,並且今後還將逐年增加。如果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畢業生,高校畢業生佔新進入市場勞動力的一半以上。由於大學生供給結構調整一般非常緩慢,其素質技能不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問題突出,如何把這部分新成長勞動力安排到就業崗位,並實現合理、有效配置,任務十分繁重。
三是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就業困難羣體實現就業難度依然很大。近年來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3%以內。這個失業水平雖然並不高,但是,經常處於失業狀態或面臨失業風險的勞動者羣體,具有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較低、就業技能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不相適應等特點。因此,降低這些就業困難人員面對的失業風險、幫助他們實現就業和再就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