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就業矛盾

鎖定
就業矛盾分為結構性和一般性就業矛盾。結構性的就業矛盾,即勞動者的技能無法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化,就業政策應該向以結構性失業為主攻方向的新就業政策轉變。一般性就業矛盾是指缺乏足夠的工作崗位而引起的就業矛盾。
中文名
就業矛盾
外文名
Employment contradiction
定    義
缺乏足夠的工作崗位而引起的就業矛盾
我國就業矛盾上升的原因
(一)我國國情決定着就業矛盾上升的解決將是長期和艱鉅的過程
我國是從一窮二白走來的。經過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奮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總體還沒有改變,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還佔很大比重。突出表現為: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過快.新增勞動力多。勞動力素質低.我國每萬人中擁有的大學生人數,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還不如某些發展中國家。高級技工在勞動力中所佔比例很小。經濟文化落後制約着就業矛盾上升的解決,這是我們認識我國就業矛盾上升的出發點和着眼點。
(二)體制轉型,用人機制改變,造成大量失業人員存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地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實踐證明體制轉型成績是巨大的。但同時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體制轉型使潛在的失業顯性化。一是表現為農村改革使大批剩餘勞動力需求尋找新的就業領域和就業機會。其中相當比例流向城市。有研究人員對影響失業的因素進行迴歸分析得出結論認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造成的失業約佔社會失業比重的11%左右。二是表現為國有企業改革需要優化組合。在傳統體制下,實行計劃就業,形成一種非自願交換就業配額機制。在向市場經濟機制轉型中,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其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企業大量隱性失業就必然公開化成為下崗人員或失業者。近幾年來,約有1750萬員工下崗。而隨着改革的逐步深人,將人有幾千萬冗員下崗,進人再就業大軍。這是發展的代價,是我們必須付出的。
(三)科學技術飛速進步,新技術迅這推廣和應用,促進產業結構加速升級換代,造成結構性失業大量存在。
在激烈的技術創新能力的競爭中,企業的組織結構,在經歷新的重大的調整;人類生產、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科技進步必然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又會造成大量結構性失業人員產生。
(四)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未能吸納大量下崗失業人員。
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卻很不充分,從業人員比例偏低。目前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僅佔全國從業人員的27.7而美國1997年時已達到81.2%,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達到50%左右。
(五)教育體制改革滯後,人才培養結構不盡合理,造成培養後的人員失業。
我國目前的就業矛盾不僅存在總量問題,還存在結構問題。結構問題主要反映在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的結構上。在勞動力市場上,一方面某些專業過剩使一批大學畢業生成為失業者;另一方面由於某些技術工種斷檔.而導致技術工人嚴重不足。從中看出我國教育結構與市場需求嚴重脱節,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任務十分繁重。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對辦國際一流大學強調和投人的多,而對辦職業教育強調的投人較少,致使人才結構嚴重失衡,增大了就業的壓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