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年的榮耀

(2014年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少年的榮耀》是李東華創作的兒童小説,以抗日戰爭中一羣孩子的成長為題材。
該書獲“2014中國好書”少兒類獎。
中文名
少年的榮耀
作    者
李東華 [1] 
類    別
長篇,勵志,成長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3月
頁    數
277 頁
ISBN
9787537946636 [1] 

少年的榮耀內容簡介

少年的榮耀 少年的榮耀
《少年的榮耀》是十一歲的男孩沙良和他的夥伴們在戰爭歲月裏的成長故事。沙良、沙吉、阿山、阿河、阿在、三水、代京……一羣懵懂無知、無憂無慮的孩子,和戰爭猝然相遇。導致他們失學、失親,甚至失去生命。但他們對未來的夢想,對生命和家園的愛,骨子裏的樂觀和勇氣,從未被戰火泯滅。粗糲的生活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更艱辛,但也把他們的個性磨礪得硬朗、堅忍;生活更嚴峻,但也讓他們體味到苦難中的温暖所在。 [2] 

少年的榮耀作品目錄

序號
章節名
序號
章節名
第一章
逃離
第八章
狹路
第二章
偶遇
第九章
新婚
第三章
風波
第十章
廝守
第四章
報復
第十一章
激戰
第五章
戲水
第十二章
隱藏
第六章
墓園
第十三章
搜捕
第七章
牧馬
第十四章
花祭

少年的榮耀作品賞析

《少年的榮耀》既是寫實主義的突破,也是反法西斯題材寫作的突破。劉緒源認為,寫戰爭中的孩子還是寫孩子的戰爭,這是戰爭題材兒童文學的截然不同的兩種創作觀念。之前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們的戰爭兒童文學是描寫孩子的戰爭,把孩子推到戰爭的中心,成為戰爭的焦點,使孩子成為決定勝負 的英雄,這樣的作品往往不是從生活出發,不是從孩子出發,不是從現實主義出發,而是從觀念出發,缺少真實性和説服力,無法感動讀者。《少年的榮耀》讓文學回到現實,如實地把她從父輩那裏聽來的真實的戰爭故事、真實的兒童故事,記錄下來,通過文學看到戰爭對孩子們的傷害,看到孩子在戰爭中的掙扎,看到在戰爭邊緣孩子的生存和成長,這是一個根本的觀念轉變。
在海飛看來,《少年的榮耀》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寫出了戰爭情況下兒童的狀態,而且揭示齣兒童眼中的戰與非戰,將戰時兒童的情況和非戰時兒童的情況作鮮明的對比,以此揭示和平的可貴。書中描寫了兒童的反抗,這是普通兒童的反抗,而不是小英雄的反抗,這樣的描寫具有普遍意義。這樣的寫作是對抗日戰爭的一個回望,它既不同於當下大量的戲説抗戰的文學作品,也不同於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抗戰兒童文學作品。
對戰爭題材來説,《少年的榮耀》呈現出新的維度和新的突破。王泉根把它看成一部成長小説,同時也是一部苦難小説。這部小説承接地氣,寫出了戰爭年代少年成長的靈魂狀態。作品塑造了一批貧富家境不同、生存環境不同的孩子,儘管他們都是孩子,但是戰爭的殘酷性,使他們進入了天真、迷茫、受挫、掙扎的心路歷程。作品呈現全民抗爭的整體性,用兒童的視角切入,塑造了沙良、沙吉等少年的形象,寫出了孩子在戰爭與和平當中性格的豐富性。
白燁認為,《少年的榮耀》的貢獻在於給我們塑造了另外一類戰時少兒的形象。在以往的抗戰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兒童形象都是小戰士、兒童團團員,而對於其他孩子鮮有刻畫,從某種意義上講,另外一些形象是缺失的,《少年的榮耀》彌補了這一缺憾,成功地塑造出沙良、沙吉這樣生動難忘的孩子的形象,寫出他們真實的狀態,對我們認識過去那個時期更多孩子真實的生存狀況有很大幫助。

少年的榮耀名家評價

劉緒源認為,這部作品是戰爭題材兒童文學的根本性突破。
曹文軒撰文指出,《少年的榮耀》是一部高品質的厚重之作。
安武林指出:作品站在二戰以來優秀兒童戰爭小説的高起點上,彰顯了“寫實性兒童文學的意義”。 [3] 

少年的榮耀作者簡介

作者李東華,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出版有《豬笨笨的幸福時光》等作品20餘部。作品曾入選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工程”。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莊重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獎項。

少年的榮耀作品影響

作品入選安徽省圖書館舉辦的“四季少兒閲讀”2020年冬季閲讀活動書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