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拔節期,正常生長的小麥,當春季氣温上升至10℃以上時,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節間露出地面1.5-2.0cm時稱為拔節。
- 中文名
- 小麥拔節期
- 外文名
- Wheat jointing stage
- 對 象
- 小麥
- 拔 節
- 節間露出地面1.5-2.0cm時
小麥拔節期小麥拔節期
編輯以節間長出地面2釐米左右為拔節期的主要標誌, 進入拔節以後,分櫱迅速向有效和無效兩極分化,界限逐漸分明,以拔節期到抽穗前是小麥一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穗葉莖等器官同時並進,葉面積及莖穗的長度和體積成倍或幾十倍增長,幹物質積累也進入迅速增長階段。
小麥拔節期管理措施
編輯小麥拔節期施拔節肥
壯苗田可在羣體葉色褪淡、分櫱數下降、第一節間接近定長時,根據小麥苗情適量施用拔節肥。一般在主莖倒3葉期,植株基部第二節間顯著伸長時,每畝施尿素6~8公斤,施用量佔總施氮量20%以下。旺苗田小麥拔節期葉色不褪淡,葉片披垂,可不施或少施拔節肥。確需施用拔節肥,應推遲到主莖倒2葉抽出時施用,用量宜少,每畝施尿素4~5公斤。如倒2葉抽出時小麥葉色仍不褪淡,就不能施用,以免提高籽粒蛋白質和濕麪筋含量,影響品質。弱苗田小麥拔節時葉色過早落黃,可將拔節肥提前到主莖倒4葉抽出一半時或倒3葉時施用,適當增加用量,每畝施尿素7~8公斤。
小麥拔節期施用磷鉀肥
可增加弱筋小麥產量和改善品質。基肥中磷鉀肥過多或返青期已施過磷鉀肥的麥田,拔節期不再施用。返青期沒有施用磷鉀肥的麥田,在植株基部第一節間伸長不超過0.5釐米時適量施用。磷肥以磷酸二銨等速效磷肥為主,每畝施磷酸二銨6~8公斤。鉀肥以氯化鉀為主,每畝施氯化鉀5~6公斤。
小麥拔節期水分管理
拔節後至孕穗期,保持田間水分適宜。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季雨水多,水分管理上應灌排結合,以排為主。清溝理墒,保證田間排水通暢。注意清出的泥土不能壓在麥苗上,操作時不能踩斷麥苗。降低外圍三溝和外河水位,降低麥田地下水位,將麥田地下水位控制在80~100釐米。遇乾旱灌跑馬水,灌水量宜小。
小麥拔節期凍後補救
受凍後應施用恢復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施肥量依羣體大小和凍害程度而定。羣體正常的麥田,主莖幼穗凍死率90%~100%,每畝施尿素10公斤以上;主莖幼穗凍死率70%左右,每畝施尿素8公斤以上;主莖幼穗凍死率50%以下,每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主莖幼穗凍死率5%以下,不需施恢復肥。羣體較大的麥田受凍後,恢復肥施用量可適當減少;羣體較小的麥田,施用量可適當加大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