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鮪

(鮪屬魚類)

鎖定
小鮪(學名:Euthynnus alletteratus)是鯖科、鮪屬魚類。小鮪平均體長為81釐米,重達9.1千克。最大體長可達122釐米和重達16千克。具有堅固的魚雷形身體,可強力遊動。嘴大,略彎曲,末端有硬顎。下顎略微突出超過上顎;有一排小的,向內彎曲的牙齒,齶上有相似的牙齒。犁骨和舌頭上沒有牙齒。舌頭上有兩個縱向脊。除胸甲和側線外,身體上缺乏鱗片。側線略呈波浪形,在背鰭前部下方略帶弓形,然後直達尾龍骨。尾鰭是深月形,尾鰭細長,兩側各有一個短龍骨。第一背鰭具有較高的前棘,使鰭具有凹形輪廓,僅與第二背鰭狹縫分開。胸鰭尖而短,未到達第一背鰭末端。腹鰭正好插在胸鰭的起點後面。小鮪是鋼藍色,帶有3-5條折斷的深色波浪線,沒有延伸到側線以下。腹部是白色的,沒有條紋。骨盆和胸鰭之間有3-7個黑點。胸鰭下方的斑點是暗淡的。
小鮪通常棲息於渾濁、微鹹水域的大陸架近海的淺海水域中。成魚成羣遊動,根據大小與其他種類的鮪魚生活在水深1-150米處。小鮪是一種機會主義的捕食者,以甲殼動物、鱸魚、魷魚和被膜動物為食。它經常以水面上的鯡魚和沙丁魚為食。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熱帶到温帶水域,在北緯56°至南緯30°之間。在西大西洋,從馬薩諸塞州(美國),南到巴西,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百慕大。它在北大西洋西部最常見。地中海和黑海也有分佈。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Euthynnus allettera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鯖亞目
鯖科
鮪屬
小鮪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Rafinesque,1810
保護級別
(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 [3] 
中文名
小鮪
外文名
Atlantic Little Tuna、Little Tunny

小鮪動物學史

小鮪最初由拉菲內克(Rafinesque)於1810年描述並命名為為Euthynnus alletteratus。他還把這條魚稱為“Euthinnus alleteratus”、“Scomber alleteratus”、“Pelamys alleterata”、“Gymnosarda alletterata”、“Euthynnus alleteratus alleteratus”、“Gymnosarda alleterata”、“Euthynnus alliteratus”和“Euthynnus allitteratus”。屬名Euthynnus源自希臘語“eu” (意思是好)和“ thynnos” (意思是烏納)。同義學名包括Scomber quadripunctatus Geoffrey St. Hilaire 1817、Euthynnus quadripunctatus Geoffrey St. Hilaire 1817、Thynnus leachianus Risso 1827、Thynnus thunina Cuvier 1829、Euthynnus thunina Cuvier 1829、Orcynus thunnina Cuvier 1829、Thynnichthys thunnina Cuvier 1829、Thynnus brasiliensis Cuvier 1832、Thynnichthys brevipinnis Cuvier 1832、Thynnus brevipinnis Cuvier 1832、Euthynnus alletteratus aurolitoralis Fraser-Brunner 1949。 [4] 

小鮪形態特徵

小鮪平均體長為81釐米,重達9.1千克。最大體長可達122釐米和重達16千克。具有堅固的魚雷形身體,可強力遊動。嘴大,略彎曲,末端有硬顎。下顎略微突出超過上顎;有一排小的,向內彎曲的牙齒,齶上有相似的牙齒。犁骨和舌頭上沒有牙齒。舌頭上有兩個縱向脊。除胸甲和側線外,身體上缺乏鱗片。胸甲是一條大而厚的鱗片,在頭後面的身體周圍形成一個圓圈,沿着側線向後延伸。側線略呈波浪形,在背鰭前部下方略帶弓形,然後直達尾龍骨。尾鰭是深月形,尾鰭細長,兩側各有一個短龍骨。第一背鰭具有較高的前棘,使鰭具有凹形輪廓,僅與第二背鰭狹縫分開。胸鰭尖而短,未到達第一背鰭末端。腹鰭正好插在胸鰭的起點後面。 [4] 
小鮪是鋼藍色,帶有3-5條折斷的深色波浪線,沒有延伸到側線以下。腹部是白色的,沒有條紋。骨盆和胸鰭之間有3-7個黑點。胸鰭下方的斑點是暗淡的。 [4] 

小鮪生活習性

小鮪通常棲息於渾濁、微鹹水域的大陸架近海的淺海水域中。成魚成羣遊動,根據大小與其他種類的鮪魚生活在水深1-150米處。然而,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羣體與散佈在整個棲息地的個體分道揚鑣。幼魚在海外形成緊湊小型魚羣。小鮪是一種機會主義的捕食者,以甲殼動物、鱸魚、魷魚和被膜動物為食。它經常以水面上的鯡魚和沙丁魚為食。 [4] 

小鮪分佈範圍

海域範圍: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熱帶到温帶水域,在北緯56°至南緯30°之間。在西大西洋,從馬薩諸塞州(美國),南到巴西,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百慕大。它在北大西洋西部最常見。地中海和黑海也有分佈。 [4] 
國家地區: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比利時、伯利茲、貝寧、博內爾島、聖尤斯達蒂斯和薩巴島(博內爾島、薩巴、聖尤斯達蒂斯)、巴西、佛得角、喀麥隆、開曼羣島、哥倫比亞、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達黎加、克羅地亞、古巴、庫拉索、塞浦路斯、科特迪瓦、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埃及、赤道幾內亞、法國、法屬圭亞那、加蓬、岡比亞、德國、加納、直布羅陀、希臘、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圭亞那、海地、洪都拉斯、以色列、意大利、牙買加、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馬耳他、毛里塔尼亞、墨西哥、摩納哥、蒙特塞拉特、摩洛哥、納米比亞、荷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巴拿馬、葡萄牙、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島(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聖馬丁島(荷蘭部分)、斯洛文尼亞、西班牙、蘇里南、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多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英國、美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爾京羣島、西撒哈拉等。 [3] 

小鮪繁殖方式

雌性的性成熟長度為27-37釐米,而雄性的性成熟長度為40釐米。產卵期發生在大西洋東部和西部的4-11月,而地中海產卵期發生在春季末至夏季。小鮪產卵在大陸架以外的水域,水温至少為25℃,雌性分批釋放多達1,750,000個卵。雄性釋放精子,使水柱中的卵受精。這些受精卵是上層的,球形的,透明的,直徑為0.8-1.1毫米。卵黃富含黑色色素,卵整體呈淡琥珀色。卵裏有一滴油,增加了它的浮力。受精後24小時孵化出大約3毫米大小的幼魚,卵黃在生命的最初48-66小時內被完全吸收。孵化時眼睛沒有色素,在48小時後出現色素沉着。尾端有一個小斑點。尺寸為3.7-14毫米時,牙齒髮育,頭部變大,鼻子變長,鰭鰭發育。體長為14-174毫米的幼魚呈現出成年後的梭狀體和細長體。可能活到10歲。 [4] 

小鮪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 [3] 

小鮪主要價值

小鮪在包括西印度羣島在內的許多地方都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小鮪的肉比其他大鮪的肉更黑,味道更強。市場上出售的有新鮮、乾燥、罐裝、熏製和冷凍。同時,它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獵物魚。小鮪經常被用作鯊魚和馬林魚的誘餌,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高含油量和良好的魚鈎保持力。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