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雨燕

(雨燕目雨燕科動物)

鎖定
小雨燕(學名:Apus affinis):雨燕目、雨燕科的鳥類。額、頭部灰褐色,背和尾黑褐色,平尾,中間微凹。腰具白色,翼稍較寬闊,呈煙灰褐色。其餘下體暗灰褐色。尾下覆羽灰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前面被羽,顏色灰褐色。
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林區、城鎮、懸巖和岩石海島等各類生境中。成羣棲息和活動。主要以蚊子等膜翅目昆蟲為食。廣泛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也存在於馬格里布、近東、中東和幾乎所有的印度次大陸。
中文名
小雨燕 [1] 
拉丁學名
Apus affin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雨燕目
雨燕科
雨燕屬
小雨燕
亞    種
6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30)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外文名
英文 Little Swift, House Swift
法文 Martinet des maisons

小雨燕形態特徵

小雨燕體長約12釐米,翼展32-34釐米;體重25-31克。一種小型、煙黑色的雨燕,有白色的喉嚨和臀部、短方形尾巴和狹長的翅膀。尾為平尾,中間微凹。腰具白色,羽軸褐色,尾上覆羽暗褐色,具銅色光澤。翼稍較寬闊,呈煙灰褐色。頦、喉灰白色,頰淡褐色。其餘下體暗灰褐色。尾下覆羽灰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前面被羽,顏色灰褐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和趾黑褐色。 [6] 
幼鳥與成鳥相似。但頭部灰褐色稍淡,具淡灰褐色羽緣,下體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和微具光澤;腰、頦、喉羽幹紋不明顯。 [4] 
小雨燕曾經是小白腰雨燕亞種羣的一部分。很容易通過它的方形而不是或多或少的叉形尾巴(但完全展開時看起來是圓形的)將它與其他同屬物種區分開來。臀部的白色斑塊很大,側面清晰可見。白色的喉嚨斑塊也很大。 [5] 

小雨燕棲息環境

出現在廣泛的棲息地和緯度範圍內,但在真正乾旱的地區並不常見,而且通常靠近人類居住地。主要棲息於開闊地帶,最常見於城鎮和村莊附近。有時在峽谷中,構成其原始棲息地的環境。在巖壁、洞穴以至城鎮等建築物等處均見。棲息高度在2,100米左右,最高達3000米。 [3]  [5] 

小雨燕生活習性

小雨燕遷徙

古北區極西部和非洲南部的種羣部分或全部遷徙,但熱帶地區的種羣是留鳥。生活在土耳其的小雨燕完全是遷徙性的,但人們並不知道它們在哪裏過冬。 [3]  [5] 

小雨燕活動

成羣棲息和活動,有時會聚集達到數百隻。經常和其他物種如家燕混羣飛翔於空中。飛翔快速,常在快速振翅飛行一陣之後又伴隨着一陣滑翔,二者常交替進行。其活動範圍較廣,從村鎮附近以至高山密林都見該鳥活動。雨後多見集羣飛於溶洞地區上空穿梭飛翔,有時繞圈子動作整齊。配偶期間,雌雄彼此追逐。

小雨燕叫聲

很吵,鳴聲特別嘹亮,發出“噝-噝-噝”的叫聲。尤其是在繁殖地附近。在傍晚至午夜和清晨會發出快速尖鋭的帶有顫音的鳴叫聲。 [4] 

小雨燕食性

通常在高空捕獵無脊椎動物,捕捉各種飛蟲。主要以蚊子等膜翅目昆蟲為食。有時會在距離巢穴15-20千米的地方覓食。需要永久的水體供飲用。 [5] 

小雨燕分佈範圍

留鳥: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金)、剛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史瓦帝尼、埃塞俄比亞、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伊拉克、約旦、肯尼亞、萊索托、利比里亞、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沙特、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敍利亞、坦桑尼亞、東帝汶、多哥、突尼斯、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繁殖地:阿富汗、印度、伊朗、以色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西班牙、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也門。
非繁殖地:科威特。
旅鳥:黎巴嫩、阿曼和阿聯酋。
遊蕩(旅鳥):巴林
遊蕩:澳大利亞、保加利亞、希臘、愛爾蘭、意大利、馬爾代夫、馬耳他、葡萄牙、塞舌爾、瑞典和英國。
來源不明:阿塞拜疆。 [3] 
小雨燕分佈圖 小雨燕分佈圖 [3]

小雨燕繁殖方式

小雨燕的繁殖季節在整個分佈範圍內各不相同:在毛里塔尼亞,從2-5月和8-1月繁殖;在塞內加爾和岡比亞是從10月到翌年7月繁殖,在西非雨林地區可全年繁殖。常成對或成小羣在一起營巢繁殖,巢建在密集的、經常重疊的集羣中,通常築巢在屋檐下、樑上、橋下,有時也使用懸崖遺址和廢棄的燕子(Hirundo)巢穴,或建在舊燕窩和其他鳥類的舊址裏。有被家麻雀和其他鳥類強制驅逐的記錄。 [3]  [5] 
巢是一個堅固、凌亂但內部整潔光滑的半球形植物“袋子”,用植物細纖維、禾草、羽毛、木棉花絮、蘆葦花絮和泥土為材料,加親鳥口涎或濕泥混合築成。巢的形狀有碟狀、杯狀、球狀等類型,視營巢環境而變化。巢極柔軟、光滑、特別是巢口。巢內常墊有細草莖和羽毛。巢外徑12-20釐米,內徑7-10釐米。最多有3個入口,有時是公共的。 [3-4] 
每窩產卵2-4枚。卵的大小為(21-26)毫米×(14-16)毫米,平均22.7×15.0毫米。雌雄輪流孵卵。 孵化期持續22-24天,幼鳥由父母雙方餵養至少需要38天。 [4]  [5] 

小雨燕亞種分化

小雨燕(6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小雨燕毛里塔尼亞亞種
Apus affinis aerobates
Brooke, 1969
2
小雨燕指名亞種
Apus affinis affinis
(J. E. Gray, 1830)
3
小雨燕几內亞灣亞種
Apus affinis bannermani
Hartert, 1928
4
小雨燕巴基斯坦亞種
Apus affinis galilejensis
(Antinori, 1855)
5
小雨燕斯里蘭卡亞種
Apus affinis singalensis
Madarász, 1911
6
小雨燕南非亞種
Apus affinis theresae
R. Meinertzhagen, 1949
[2] 

小雨燕保護現狀

小雨燕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 [3] 

小雨燕種羣現狀

小雨燕的全球物種數量規模尚未量化。在歐洲,繁殖種羣數量估計為900-2,500對,相當於1,800-5,000只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但歐洲佔全球範圍的比例不到5%。 [3] 
趨勢理由:由於主要適應在建築物中築巢而導致的範圍擴大,物種數量被認為在增加(del Hoyo等人,1999年)。據估計,歐洲數量稀少,將在37.5年(三代)內減少至少10%(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