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雀花

鎖定
小雀花(Campylotropis polyantha (Franch.) Schindl.),是豆科、笐子梢屬的灌木,多分枝,高(0.5-)1-2(-3)米。嫩枝有稜,被較疏或較密的短柔毛,老枝暗褐色或黑褐色,無毛或被較疏短柔毛。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2] 
中文名
小雀花
拉丁學名
Campylotropis polyantha (Franch.) Schind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3] 
豆目
豆科
笐子梢屬
小雀花
分佈區域
甘肅南部、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

小雀花形態特徵

灌木,多分枝,高(0.5-)1-2(-3)米。嫩枝有稜,被較疏或較密的短柔毛,老枝暗褐色或黑褐色,無毛或被較疏短柔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狹三角形至披針形,稍漸尖至長漸尖,長2-4(-6)毫米;葉柄長6-25(-35)毫米,通常被短柔毛或長柔毛;小葉橢圓形至長圓形、橢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或楔狀倒卵形,長8-30(-40)毫米,寬4-15(-20)毫米,先端微缺、圓形或鈍,具小凸尖,基部圓形或有時向基部漸狹呈寬楔形或近楔形,上面綠色,通常無毛,稀有短柔毛,脈明顯,下面淡綠色,貼生或近貼生長柔毛或短柔毛,毛較疏生至密生,有時近於絹毛。
總狀花序腋生並常頂生形成圓錐花序,有時花序下無葉或腋出花序的葉發育較晚以致開花時形成無葉的圓錐花序,通常總狀花序連同總花梗長2-13釐米,總花梗長0.2-5釐米,有時總狀花序短縮並密集,形如花序分枝或類似簇生這狀;苞片廣卵形漸尖至披針形長漸尖,長(1)1.5-3毫米,通常早落,有時一部分較晚脱落或少數宿存;花梗長(3-)4-7(-9)毫米,密生開展的短柔毛或有時毛貼生;小苞片早落;花萼鐘形或狹鐘形,長3-4(-5)毫米,中裂或有時微深裂或微淺裂,密被近貼狀的短柔毛,裂片近等長,上方裂片大部分合生,先端分離部分長0.3-0.7(-1)毫米;花冠粉紅色、談紅紫色或近白色,長9-12毫米,龍骨瓣呈直角或鈍角內彎,通常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連瓣柄)短(0.5-)1-2毫米,少為短2-3毫米;子房被毛。
小雀花線稿圖 小雀花線稿圖 [4]
莢果橢圓形或斜卵形,向兩端漸狹,頂端漸尖,稀為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頂端具驟尖的,長(6-)7-9(-11)毫米,寬3-5毫米,頂端具0.2-1毫米長的喙尖,基部具1.3-2.3毫米長的果頸,被白色至棕色長柔毛或短柔毛,邊緣密生纖毛。花、果期3-11(12)月。 [1] 

小雀花生長環境

多生於山坡及向陽地的灌叢中,在石質山地、乾燥地以及溪邊、溝旁、林邊與林間等處均有生長,海拔1000(400)-3000米。

小雀花分佈範圍

產於甘肅南部、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模式標本採自雲南省賓川縣(大坪子)。 [1] 

小雀花主要價值

根入藥,能祛瘀、止痛、清熱、利濕(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1] 

小雀花主要變種

名稱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小葉狹長圓形至線形,長2-6釐米,寬0.5-1釐米,花梗長2-6(8)毫米,其他特徵同小雀花原變型。
產四川西部及西藏東部。生於向陽山坡、石質地及巖壁上,海拔2500-3200米。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巴塘。 [1] 
大葉小雀花(植物研究)(變型)
小葉較大,長達6釐米,寬達3釐米,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葉形近似於[艹/杭]子梢及太白山[艹/杭]子梢,但其他特徵同小雀花。
產四川(多在西部)及雲南(西部,特別是西北部)。生於山坡、路邊、灌叢、草地等處,海拔1700-2700米。模式標本採自雲南省德欽縣。 [1] 
密毛小雀花(變種)(植物研究)
小枝被灰白色絨毛;葉柄被短絨毛或密生開展的長柔毛或短柔毛;小葉上面被短柔毛或無毛,下面被絨毛或近綿毛狀;總花梗具短絨毛;苞片長約3(-5)毫米;莢果密生開展的長柔毛,果柄長達2毫米;其他特徵同原變種模式。
產四川及雲南。生於幹山坡及荒野草地、路邊等處,海拔900-1300米。模式標本採自四川省石棉縣。 [1] 
莢果及子房無毛,邊緣有纖毛;其他特徵同原變種。
產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生於山坡、溝谷、林緣、林內、路邊、灌叢等處,海拔1300-3000米。模式標本採自雲南省昆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