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莊村

(山東省海陽市徐家店鎮轄自然村)

鎖定
小莊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0°58′,北緯37°07′。東與北水頭村為鄰,西與山水莊相連,南與南水頭村交界,北與田水夼村相接。隸屬徐家店鎮。南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5公里。全村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2002年,全村有152户,398人。有劉、姜、徐等3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劉姓。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3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6.7萬元,人均純收入3310元,第一、二、三產業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是85%、9%、6%。
中文名
小莊村
所屬地區
山東煙台海陽市下轄村
地理位置
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0°58′,北緯37°07′
面    積
1.2 km²
電話區號
0535
郵政編碼
265100

小莊村村名由來

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此地為地主的佃户莊,只有兩户,故命村名小莊。另一説,清乾隆初年,劉姓五世祖自田水夼村遷居此地。後有姜、徐等姓自外地來此定居。因本村先祖給棲霞縣西河南村地主種莊地,後來人財兩旺,買下莊地,就此定居,遂命名為小莊 [1] 

小莊村大事記

1941年春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1954年本村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小莊村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總產9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20公斤,總產19.2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56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24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92公斤,總產5.9萬公斤。1978年以來,村黨支部帶領羣眾發展蘋果,主要品種有小果光、紅富士、嘎拉等,為省級樣板園。2000年,蘋果面積達到17.3公頃,產量39萬公斤,收入78萬元。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337.5萬元,其中農業277萬元,畜牧養殖業59.5萬元,其它1萬元。 第二產業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20人,總收入35.6萬元,其中工業19.8萬元,建築業15.8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村黨支部發動羣眾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辦起了商店、飯店及運輸等行業。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0人,總收入23.6萬元,其中運輸業15.8萬元,商飲業3.9萬元,服務業3.9萬元。

小莊村社會進步

1941年,與山水莊合辦1處小學,學生30多人。1960年,本村成立小學,學生30多人。1975年,學生髮展到50多人,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90公斤左右。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20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400公斤。2002年,全村有各種農用車74輛,摩托車25輛,電話70部,彩電80台,電冰箱20台,洗衣機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凹凸不平,極不整齊。村民居住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到7平方米。1985年,對街道、房屋進行了統一規劃,房屋進深由原來5米改為6米,實現了住房寬敞,街道整齊的目標。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3年,用上電網供電。1987年,安裝自來水,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

小莊村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隋桂英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2年,劉文紅、劉元秋、劉義、林英蘭等人入黨。同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特、反奸、反霸鬥爭,組織支前隊10餘人南下,參加了渡江戰役。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0名。2002年,有黨小組2個,黨員38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隋桂英、劉文仁、劉義、劉文敏、劉文魁、劉文亭、劉儉、劉文勤、劉平江、劉敬、徐明臣、劉保東。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複稱大隊管理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青年、婦女等組織。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劉文仁、劉義、姜忠合、林英蘭、徐芳、劉選、徐雁、劉儉、劉文亭、劉文勤、劉青、劉志美、劉平江、劉忠成、徐明臣、劉中平、劉保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