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苦蕒

鎖定
小苦蕒(學名:Ixeridium dentatum (Thunb.) Tzvelev)是菊科小苦蕒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50釐米。莖直立,單生,全部莖枝無毛。基生葉葉片長倒披針形、長橢圓形、橢圓形,基部漸狹成長或寬翼柄,翼柄極少羽狀淺裂或深裂,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花序梗細。總苞圓柱狀;總苞片2層,外層寬卵形,內層長,長橢圓形;舌狀小花5-7枚,黃色,少白色。瘦果紡錘形,稍壓扁,褐色,喙細絲狀,上部沿脈有微刺毛。冠毛麥稈黃色或黃褐色,微糙毛狀。4-8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在中國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廣東。生長在海拔380-1050米的山坡、山坡林下、潮濕處或田邊。
小苦蕒具有清涼解毒,消癰散結。治毒蛇咬傷,肺癰,癤腫,跌打損傷之功效。
中文名
小苦蕒
拉丁學名
Ixeridium dentatum (Thunb.) Tzvelev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小苦蕒屬
小苦蕒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Tzvelev,1964 [4] 

小苦蕒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50釐米。根狀莖短縮,生多數等粗的細根。莖直立,單生,基部直徑1-3毫米,上部傘房花序狀分枝或自基部分枝,全部莖枝無毛。基生葉長倒披針形、長橢圓形、橢圓形,長1.5-15釐米,寬不足1釐米至1.5釐米,不分裂,頂端急尖或鈍,有小尖頭,邊緣全緣,但通常中下部邊緣或僅基部邊緣有稀疏的緣毛狀或長尖頭狀鋸齒,基部漸狹成長或寬翼柄,翼柄長2.5-6釐米,極少羽狀淺裂或深裂,如羽狀分裂,側裂片1-3對,線狀長三角形或偏斜三角形,通常集中在葉片的中下部;莖葉少數,小於、等於或大於基生葉,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不分裂,基部擴大耳狀抱莖,中部以下邊緣或基部邊緣有緣毛狀鋸齒;全部葉兩面無毛。 [5] 
小苦蕒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花序梗細。總苞圓柱狀,長7-8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寬卵形,長1.5毫米,寬不足1毫米,內層長,長橢圓形,長7-8毫米,寬1毫米或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舌狀小花5-7枚,黃色,少白色。瘦果紡錘形,長3毫米,寬0.6-0.7毫米,稍壓扁,褐色,有10條細肋或細脈,頂端漸狹成長1毫米的細喙,喙細絲狀,上部沿脈有微刺毛。冠毛麥稈黃色或黃褐色,長4毫米,微糙毛狀。花果期4-8月。 [1] 

小苦蕒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朝鮮。在中國分佈於江蘇(宜興)、浙江(杭州、遂昌、昌化)、福建(永泰、南靖、順昌、福州)、安徽(休寧、漁亭)、江西(尋烏)、湖北(具體地點不詳)、廣東(饒平)。生長在海拔380-1050米的山坡、山坡林下、潮濕處或田邊。 [1] 

小苦蕒育植技術

環境要求:小苦蕒菜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耐熱又耐寒,生長的適宜温度為15-20℃,在濕潤、營養豐富的沙質壤土中生長旺盛。對光照適應性強,但在強光下容易老化。
土壤準備:選用灌溉良好的沙質壤土作為栽培田。前茬作物收穫後,深翻土地。結合翻地每畝施入有機肥1500-2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作為基肥。精細整地,做成寬1.5米左右的平畦,待播。
選擇苗牀:苗牀應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的地方。最好選擇未育過同類作物或生茬地上。如用老苗牀,應對牀土進行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温水浸種10-15分鐘,或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拌種,藥量為用種量的0.3%。小苦蕒菜種子催芽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幼苗長勢過於細弱。
播種育苗:小苦蕒菜一般採取種子繁殖的方式。播種可選擇在4月中上旬。露地播種可在整好的畦內按25-30釐米行距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播幅一般為5-6釐米,播後覆土。若土壤乾旱可適量澆水,澆水後用稻草覆蓋,也可覆地膜,防止土壤板結。在早春低温季節,也可用温室育苗、露地定植的方式。育苗一般在苗齡30天,7-8片真葉時移栽,按行距30釐米,株距20釐米,每穴2-3株定植。栽後立即澆水,晴天時遮陽,保持較高温度以促進緩苗。3-5天即可緩苗。
肥水管理:出苗或緩苗後,應適當控水,防止幼苗徒長。當苗高5-6釐米時,進行中耕除草,以防雜草抑制幼苗生長。除草後結合澆水每畝施入速效氮肥20千克,促進幼苗發育。定植苗在緩苗後進行澆水施肥。 [2] 

小苦蕒主要價值

小苦蕒具有清涼解毒,消癰散結。治毒蛇咬傷,肺癰,癤腫,跌打損傷之功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