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自耕農

鎖定
小自耕農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存在的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其它兩種形式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北魏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
中文名
小自耕農
意    義
形成社會的經濟基礎
時    期
中國封建社會
性    質
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

小自耕農內容簡介

自耕農的這種自由小塊土地所有制形式,作為佔統治地位的正常形式,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極盛時期,形成社會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在現代各國,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體所產生的各種形式之一。

小自耕農發展歷史

中國小自耕農經濟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而到秦漢時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比如戰國初期的魏國賢相李悝説:“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石。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餘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此農夫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卷二十四·食貨志》。到了西漢的文帝時期,晁錯也説過:“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卷二十四·食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