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看戲

鎖定
反映愛情生活的東北民歌小調。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因而深受羣眾的喜愛。 [1] 
源自清乾隆、道光年間的“霓裳續譜”和“白雪遺音”等俗曲集中所記載的“剪靛花調”。 [2] 
中文名
小看戲
分    佈
漢族民歌區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
類    型
小調
內    容
反映愛情生活

目錄

小看戲區屬

漢族民歌區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代表性民歌 [3] 

小看戲淵源

“小看戲”屬於廣泛流行於北方的俗曲,源自清乾隆、道光年間的“霓裳續譜”和“白雪遺音”等俗曲集中所記載的“剪靛花調”。“剪靛花調”所唱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大多是反映生活情趣、遊嬉歡娛的情節,因其曲調形式比較靈活,變化形態較多,曾出現在各種類型的音樂型式中。剪靛花調”唱“小看戲”的題材普遍出現於華北、東北地區,而東北流行的“小看戲”尤有特點。 [2] 

小看戲題材

這是一首東北的民間小調。中國廣大農村,每逢節日、廟會或喜慶之時,便有自己搭班或請城裏劇團演戲的習俗,民間稱之為“社戲”。這類活動對於足不出村、常年埋頭於莊稼的農民來説猶如過大節,他們梳洗打扮、穿戴一新,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媳婦們更是如此。《小看戲》反映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內容。同類民歌如《大觀燈》、 《看大戲》等在南北方漢族地區也傳播較廣。
“原歌曲表現了農村青年女子歡歡喜喜去看戲情景,着重在描繪看戲者的裝扮、服飾:如原歌詞中有“青絲如墨染,眉毛長又彎,天生的小臉蛋更是那麼新鮮,眼睛水兒一般”等等,情緒活潑、歡快。樂曲中,古箏以按滑技法演奏出模擬人聲“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郎叮噹啊”的襯腔,把讚揚、驚歎的語調加以誇張,擴展為一個樂句,使得全曲益加傳神。 [2] 
《小看戲》共四段詞,集中描繪了一位“姐兒”的俊俏外貌和看戲前的裝扮活動。其中,第四段頗有東北特徵:“姐兒去看戲,走出門外邊,未曾上車女婿把她攙,大夥兒趕車一溜煙”。其他三段唱詞也是這種五五七七格。它的曲調在民間使用得很廣,遼寧一帶稱之為“繡雲肩調”。其曲體結構,總的分為兩部分,前面是“正詞”段,由兩個短樂匯與兩個五言句相結合,實質上,它們應為一個樂句,所以,正詞段是“上上下”關係的三句體,後一部分是襯詞加反覆構成的,襯腔的音調是從前面第二樂句演變出來的,由低而漸高,進一步渲染了歡悦之情。最後是前面第三樂句的反覆,起到了迴應和終止作用。此曲的傳播範圍遍及全東北地區。
《小看戲》表現出東北人特有的詼諧、風趣;舌尖顫音貫穿全曲,加上模仿鑼鼓聲所使用的襯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東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點,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有時歌詞中方言的運用,突出東北的地域特徵,聽起來讓人有親切感。這些演唱技巧都加深了東北民歌的演唱難度。

小看戲歌詞

姐兒巧打扮哪
去把那戲來觀
模樣兒長得呀
賽如那天仙啊
打扮起來多麼體面哪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打扮起來多麼體面哪
青絲如墨染哪
眉毛彎又彎
天生的那個小臉蛋喲
怎麼那麼新鮮
哎呀葡萄眼睛水一般哪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哎葡萄眼睛水一般哪
櫻桃那個小口啊
玉米銀牙生
唇上那個胭脂
一呀嘛點兒紅
哎喲回首笑兩酒坑啊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哎喲回首一笑兩酒坑哪
姐兒去看戲啊
走出門外邊
未曾那個上車喲嗬
女婿把她攙
哎呀大夫趕車一溜煙哪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哈大夫趕車一溜煙哪
頭出是鞭子打呀啊
二出是跑旱船
三出喲嗬唱的喲
説什麼汾河灣嗬
四出唱的大登殿哪哎嗨呀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四出唱的大登殿哪哎嗨呀
姐兒去看戲啊
走出門外邊
未曾那個上車喲嗬
女婿把她攙
哎呀車伕趕車一溜煙哪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哈大夫趕車一溜煙哪
依得兒呀得兒喲喲喲喲得兒啷叮噹
哈大夫趕車一溜煙哪 [4] 
參考資料
  • 1.    李玉珍 .試談“東北小調”的音樂特徵.[J].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 1986,01
  • 2.    小看戲  .中國古箏網[引用日期2016-01-21]
  • 3.    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研究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引用日期2016-01-21]
  • 4.    丁雅賢選編.東北民歌獨唱曲50首[油印本]:瀋陽音樂學院聲樂系,198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