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犰狳

鎖定
小犰狳(Zaedyus pichiy)是犰狳科小犰狳屬的唯一一種,分佈於阿根廷草原的中部和南部。體長約為26-33.5釐米,尾長10-14釐米,深褐色頭甲,堅硬的背甲,爪子鋒利。
中文名
小犰狳
拉丁學名
Zaedyus pichiy
別    名
南美犰狳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貧齒總目
亞    目
帶甲目
犰狳科
小犰狳屬
小犰狳
命名者及年代
Desmarest,1804
保護級別
近危(NT) IUCN標準
外文名
Pichi

小犰狳形態特徵

小犰狳2 小犰狳2 [1]
小犰狳身體的上表面,大部分的頭部和尾巴,包括靈活的皮膚覆蓋着一層盔甲骨板和堅硬的角質皮膚。小犰狳保護鱗甲的甲殼邊緣是獨特的鋸齒狀的。除了白線的中間,和沿橫向邊緣和尾巴、腹部偏黃,殼的顏色通常是深褐色。 在它的背部柔軟皮膚上覆蓋着粗黃色的鬃毛。 強大而又成熟的爪子使得小犰狳的四肢更具力量。 與其他犰狳物種相比,小犰狳的耳朵很小。 [1] 

小犰狳棲息環境

自然棲息地為半沙漠和乾燥草原,氣候温暖而乾旱的沙丘及仙人掌叢生的地方。 [1] 

小犰狳生活習性

獨居,晝伏夜出,雜食性,主食無脊椎動物,偶爾吃植物和小型蜥蜴。小犰狳有冬眠的習性。 [2] 

小犰狳分佈範圍

小犰狳分佈圖 小犰狳分佈圖
分佈於南美洲的阿根廷門多薩省,聖·路易斯,布宜諾斯艾利斯,東部和南部和智利麥哲倫海峽。 [1] 

小犰狳繁殖方式

小犰狳在冬天到臨時會進入冬眠,它們不會知道其他小犰狳的冬眠地點。這可能是其能夠生存在最南端的關鍵原因之一。
當春天到臨時小犰狳會立刻從冬眠中甦醒。 小犰狳一胎會產下一到二寶寶,極少數少數三隻。小犰狳在出生後60天后迎來妊娠期。在六個星期後完全斷奶,此時他們將離開洞穴,在9個月到一年後開始進行繁衍。 [1] 

小犰狳亞種分化

Zaedyus pichiy caurinus-Thomas, 1928
Zaedyus pichiy pichiy-Desmarest, 1804 [3] 

小犰狳保護級別

小犰狳1 小犰狳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哺乳綱貧齒類紅色名錄——近危(NT)。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