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報文化

鎖定
小報文化根源於民眾並不總是相信那些公眾人物真如他們表面上展現的一面,但當這種小報文化過度發展,超越倫理法律限制,就會遭到公眾的唾棄,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媒介化社會,媒介變得舉足輕重,媒體的倫理道德問題也隨之被看重。
中文名
小報文化
性    質
文化
屬    性
小報
所在國家
英國

小報文化內容簡介

隨着關於道德、法律新聞自由與社會病的激烈爭論,無論是醜聞爆發地英國,還是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都有政要要求調查默多克新聞集團以及其他媒體的類似行為,而“刨垃圾桶、買消息以滿足陰暗窺私癖”的小報文化也成為多國聲討的對象。

小報文化主要特點

1、 英國許多小報共用的搞獨家新聞的手段,所謂觸碰道德底線的説法只是輕描淡寫。對這些小報來説社論中使用的極其不道德”也像是讚譽。
2、近年來由於西方的壓力,多家媒體改變以往的報道風格,用各種聳人的新聞吸引大批讀者。曾是前蘇聯共青團機關報的《共青團真理報》大量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和一些聳動的社會新聞,成了最有名的小報。
3、韓國最近也發生一起與《世界新聞報》類似的竊聽醜聞,這一風波在韓國政界和整個社會越鬧越大,韓國新聞的目的是知道的權利,但是無論理由多充分,都不能採取非法和非道德的手段進行新聞“挖掘”,這正是《世界新聞報》關門給我們的警醒。

小報文化利益鏈條

1、是什麼壓力在驅使着小報文化,英國報業殘酷競爭非常激烈,報社內部等級森嚴,把獨家報道和新聞報道的“新線索”視作是榮譽和聲望。在西方各報想盡一切辦法挖掘獨家新聞,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發行量。換句話説為了商業利益可以無視道德。
2、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為了挽救陷入滯脹的經濟,西方實施了一系列新自由主義的政策。這不僅體現在經濟政策上,也體現在各種社會政策上。有西方學者稱現在是自由與選擇的時代,而不是控制的時代,只有打破公共服務媒體的壟斷,才能進入一個真正的傳播媒體自由溝通的信息時代
3、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利益犧牲新聞的客觀、公正的原則成為必然。英國一些媒體對政治人物和其他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和其他信息瞭如指掌,因此在幕後行使着“莫大的權力”。此次醜聞被揭露是一大幸事,各國都應該考慮本國媒體中是否存在“本國的默多克”。
4、在西方媒體被稱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權力”,以揭露醜聞而聞名業界,但最終卻將自己變成醜聞的主角。這些醜聞讓人們看到,在新聞自由的背後是對多達4000名無辜民眾的非法竊聽,是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英鎊赤裸裸的賄賂,是從記者,到警方、私家偵探、政府高官一整條割不斷的利益鏈。

小報文化現象剖析

1、西方媒體早已經習慣於商業化的模式,而成功的標尺就是報紙的銷量和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沒有一家英國的小報會為了追求理想中的新聞道德,而放棄去迎合受眾的需求。在英國新聞自由隱私權的保護都是可以通過法律來做出不同的解釋的,但商業銷量卻是媒體堅決不會讓步的地方。
2、這一次的風波雖然掀得很大,但核心問題,也就是“民眾的隱私權益由誰來保護”,其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英國選民對政府的知情權依舊有限,因為英國的政治和媒體仍把它圈定在小範圍裏操控。
3、西方小報文化氾濫的深層次原因,有媒體追求聳動的一方面,也有社會鴻溝加劇,底層民眾希望看到揭露上層社會隱私的新聞,這使一些小報為尋求受眾關注不惜違背道德和法律。這次醜聞帶給西方社會的衝擊將是全方位的,多米諾骨牌式效應的雪崩效果將成為西方重新審視媒體倫理的新切入點。
4、小報文化實質是媒體是否擁有絕對的自由,與其問這個問題,不如問有沒有絕對自由的事物,答案很顯然沒有,新聞報道自由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做犯法事情,揭露黑暗不能用黑暗的方式,人類共有的道德準繩應該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