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

鎖定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AIS)是一種臨牀較為常見的單基因性發育異常疾病。由於雄激素的正常效應全部或部分喪失而導致多種臨牀表現,可從完全的女性表型到僅男性化不足或不育的男性表型,為男性假兩性畸形中最常見者。該病在染色體核型為46,XY的人中發病。AIS中該病系X連鎖隱性遺傳,在同一家族中發生。
外文名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mdrome in children
就診科室
兒科
多發羣體
小兒
常見病因
性連鎖遺傳
常見症狀
原發閉經、女性體態、青春期有乳房發育,無陰腋毛或稀少,女性外陰,陰道呈盲端,無宮頸和子宮等
中文名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病因

已肯定該病屬於性連鎖遺傳性疾病中的一種,並認為無論是雄激素受體數量缺乏還是功能障礙,均是由於基因突變所致,二者可能互為等位基因。性連鎖遺傳性疾病是致病基因位於性染色體(X染色體)上,導致其遺傳與性別有關。可以分為性連鎖顯性遺傳病和性連鎖隱性遺傳病。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臨牀表現

根據雄激素受體的完全或不完全異常,可再分為完全型(CAIS)和不完全型或部分型(IAIS或PAIS)兩大類。臨牀表現多種多樣,可介於表型女性與幾乎正常的男性之間。表型為正常女性的CAIS常因原發性閉經就診而發現,少數則因疝手術在疝囊或腹股溝管中意外發現睾丸而得以診斷。
在完全型AIS患者中,表現為原發閉經、女性體態、青春期有乳房發育,但乳頭髮育不成熟,無陰腋毛或稀少,女性外陰,陰道呈盲端,無宮頸和子宮,多以原發閉經就診。性腺可位於大陰唇、腹股溝或腹腔內。在IAIS患者中,臨牀表現差異很大,可伴有尿道下裂、小陰莖、小睾丸,男性第二性徵發育不完善。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檢查

AIS核型為46,XY。性激素六項檢查中,AIS患者血漿中睾酮、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hFSH)濃度均在正常或正常高限值,而促黃體生成素(hLH)可升高。
眼底示雙側原發性視神經萎縮。聽力測定示輕度神經性耳聾。靜脈腎盂造影示雙側腎盂輸尿管擴張。B超可見陰道短呈盲端,無子宮頸、無子宮和女性生殖道,睾丸位置異常等。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診斷

1.根據臨牀表現。
2.染色體檢查,核型均為正常男性46,XY。
3.體內LH和E2升高,但無明顯T和FSH水平的變化。
4.確診須依靠雄激素測定和細胞中雄激素受體的測定。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治療

1.藥物治療
該病徵在治療上尚無新的進展。仍認為異位的睾丸易於發生惡性腫瘤,對患者主張切除睾丸,然後在青春期予以雌激素替代治療。對PAIS患者當預計青春期發育後能完全達到正常男性化時,仍應保持其男性性別,否則也施行與CAIS同樣的治療方法。
2.手術治療
關於睾丸切除的年齡,以往認為CAIS患者25歲以前發生惡性腫瘤的機會很少,25歲以後其發生率為2%~5%,而PAIS患者很少發生腫瘤。研究者們認為需要重新考慮以往不在青春期前進行睾丸切除術的主張。
對於IAIS的治療,以往主要是根據對患者的表型和將來心理性別的成功與否的分析來決定性別的選擇。對IAIS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將可預測青春期的雄激素反應,從而指導性別的選擇。如果對IAIS的診斷是基於分子水平的,因多數患者對常規劑量的雄激素反應不良,建議患者按女性撫養,並行性腺切除和外陰整形,較按男性生活為適宜。對有些IAIS,尤其是那些AR結合質量異常和對不同雄激素有反應的(AR結合選擇性異常),在超生理劑量或改變雄激素類型後,雄激素效應將可達到正常男性水平,這類患者在新生兒和青春期給予治療仍可按男性生活。
手術的方式:在IAIS中,此類患者的性別選擇十分關鍵,有人主張選擇女性為宜,理由是小陰莖患者陰莖發育差,塑造有功能的陰莖很困難。但也應該考慮到具有痛性勃起的陰莖在行矯直後長度增加,因此,具有合適大小的陰莖亦可作男性撫養。按女性生活的IAIS需切除雙側性腺,必要時行外陰整形或陰道成形術。按男性生活的IAIS則需糾正隱睾和外生殖器整形。術後性別的選擇應根據外生殖器、生殖管道、手術時的年齡、患者術前心理性別、撫養性別和社會性別、患者及家屬的願望、外生殖器矯形的可能性進行確定。

小兒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徵預後

該病徵除發生惡性腫瘤者預後不良,其餘均不危及患者生命。在醫務人員適時和適宜的治療後,患者能早期決定性別發展趨向,可消除心理和精神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