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尋胡隱君

(高啓詩作)

鎖定
《尋胡隱君》是明代詩人高啓所創作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記的是詩人去朋友家時,一路上見到看到的美麗迷人的景色,流水、鮮花、春風、小路,一幅江南春景圖,讓人應接不暇,抒發了詩人輕快悠閒的心情。全詩詞語重複卻又顯簡潔,看似淺顯卻又洋溢瀟灑。
作品名稱
尋胡隱君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作    者
高啓
出    處
《高太史大全集》

尋胡隱君作品原文

尋胡隱君1
渡水復渡水2,看花還看花3
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4

尋胡隱君註釋譯文

尋胡隱君詞語註釋

1.尋:訪問。胡隱君:一位姓胡的隱士。
2.復:再一次。
3.還:再、又。
4.君:指姓胡的隱士。 [1] 

尋胡隱君白話譯文

一路上渡過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邊路旁長滿了看也看不盡的鮮花。
因為一路上春光明媚、風景幽美,我不知不覺就來到您的家了。

尋胡隱君創作背景

這是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遠道去拜訪友,翻山過河,春風拂面,路途處處是含笑的春花,以及將見到友人的興奮按耐不住便寫下這首詩。 [2] 

尋胡隱君作品鑑賞

尋胡隱君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去訪問友人,一位姓胡的隱士。但詩中並沒有寫這位隱士的生活情況,而饒有興致地寫一路上領略到的春光,一道道水,一簇簇花。一陣陣春風,彷彿他是全心全意在春遊似的。令人不知他意在尋春還是“尋胡隱君”,這是詩趣所在。
從“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可知到胡隱君家路途不近,然而一路風光卻非常幽美。渡水”、“看花”,實在是太簡略的敍寫,然而通過疊句法,卻能給人以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繁富與變化之感;“復”、“還”字的勾勒,給人“總想看個夠,總也看不夠”的感覺,而不是厭倦其多。第三句展現了一條路,即到胡家的路。“春風江上”的定語,概括地點出了時間和環境,要不斷地渡水過橋,可見那江是曲曲彎彎的,路也是曲曲彎彎的,並不直致。行人一點也不必為行程發愁,一路的春光已足以消除他的疲勞。只有這三句,這首詩還算不得好詩,最妙的還在三句之後,“不覺到君家”這一句,它不僅是説,因為看花看水,不知不覺來到胡家。一點兒也不感覺路遠;而且意味着詩人到了胡家才回過神來,彷彿直到這時他還沒有看夠似的,幾乎已經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什麼。《世説新語·任誕》記載晉代名士王子猷居山陰,雪夜思念友人戴逵,遂連夜乘船往,經一夜到達,到不見戴而返,説什麼“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其實八成是因剡中雪月並明,轉移了王子猷的興趣,才造成了這一任誕之舉。此詩的抒情主人公,雖然沒有中止訪友行動,但興趣轉移,卻與那個故事同致。故同樣耐人尋味。“不覺到君家”,突然換了二人稱語氣,似乎是和胡隱君見面後寒暄的話。他一面説着“今天不知怎地一下子就到你家了”,一面還在為沿途的風光興奮不已。這情景就活現在讀者面前似的。 [3] 

尋胡隱君名家點評

清·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 [4] 

尋胡隱君作者簡介

高啓(1336年—1374年),明代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自號青丘子。明洪武元年(368年)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纂修《元史》。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為本,兼受釋、道影響,厭倦朝政,不慕功名利祿,後辭官歸隱,遭朱元璋忌恨,被藉故腰斬。高啓詩名卓著,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於漢唐魏晉各代,師古而後成家。 [5] 
參考資料
  • 1.    沈永清.華恩男編著,世紀末文學叢書 古詩詞學習入門: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12:第38頁
  • 2.    劉國正.兒童學詩: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第52頁
  • 3.    周嘯天著.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辭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04:第1011頁
  • 4.    趙雪沛等編著.文學作品賞析.中國古典詩歌: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03:第470頁
  • 5.    張榮,周海彬,文小妮主編.大學語文: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8: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