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尊勝白塔

鎖定
這座造型雄偉、氣勢磅礴的白塔,就是藏區最高的佛塔朗吉曲登。郎吉曲登意為金剛寶座佛塔,漢語稱之為“尊勝白塔”。 [1]  尊勝白塔與尼措山麓的靈雀古剎遙遙相對,為鮮水古鎮增添了濃郁的宗教色彩。 [2] 
中文名
尊勝白塔
開工時間
1988年
投用時間
1991年
主塔高
53.24米

尊勝白塔歷史沿革

1986年7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十世班禪大師視察道孚時,諭示教徒:“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藏區的穩定,不分民族,不分地區,不分教派,共建佛塔,以示祝願”。並親筆為白塔題名:“朗吉曲登”。佛門弟子遵循大師訓諭,勸募四方,集資投勞。1988年奠基興工,歷時數載,耗資百萬,1991年落成開光,對外開放。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阿沛·阿旺晉美親筆題寫“發揚班禪愛國主義精神”的題辭,以茲紀念。 [3] 

尊勝白塔藝術特點

尊勝白塔由位於中央的主塔和24座小佛塔組成。石木結構。主塔高53.24米,塔基長寬各28.4米。尊勝白塔是空心塔,塔內有13層。內設木梯,可攀登至塔頂。主塔正面向東,設講經台;南、北、西三方環繞24座造形優美的小佛塔。大小塔均呈寶瓶狀,主大塔高大巍峨,小塔玲瓏俊俏,極具民族特色。
主塔分座、身、剎三大段。塔座為四方形三級大平台。平台是四周相通的轉經巷道,設銅質轉經筒168個;每年方向正中供四大天王神像各一尊,銘以藏漢文佛咒和佛教圖案。平台上為方形主塔,四周設12個佛堂,頂部四方砌有44個方形神龕,各塑佛像一尊。中段向上逐步收縮,先為階梯式的三級圓盤,每級都砌有若干方形窗口;次為寶瓶塔身,設四佛堂。登樓至九層,外連圓形通道。第13層為飛檐大平台,13層上聳立着高高的圓柱輪式錐形塔剎,上罩蓮花瓣狀鏤空鑄制梵文佛咒,尖端是象徵日月的寶頂。

尊勝白塔人文歷史

全塔16個佛堂中塑有佛祖如來佛像和寧瑪、薩迦、噶舉、格魯四大教派的始祖和護法神像58尊。集各教派於一堂,弘各家的教義,受萬眾的尊崇。神櫥置銅佛68尊;收藏《大藏經》和其它佛教典籍數百卷;塔內迴廊懸掛描述釋迦牟尼一生的唐卡壁畫;塔心珍藏名貴鎦 金和木雕佛像16尊,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佛堂塑像,容貌端莊,神態奕然。有容顏慈祥的菩薩;有千手千眼的觀音;有怒目的天王;有面目猙獰的護法神。入堂觀覽,頓感藏傳佛教莊嚴、神秘的氣氛。
白塔屬佛教建築,整個塔形,主次分明,佈局嚴謹,造型美觀。塔身潔白莊重,塔剎金光燦燦,殿堂裝飾富麗堂皇,塔檐銀鈴隨風叮噹。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為匠心獨運的建築藝術佳作,給人以美的感受。
塔周為綠茵草坪和新植果園,萬綠叢中的白塔,使綺麗的紐日河岸成為佛門聖地。各族羣眾朝拜白塔轉經,終年絡繹不絕,以登塔為幸運之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