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封祝祁

鎖定
封祝祁(1876—1959),字鶴君,廣西容縣人。封蔚祁第四子、封祝唐之弟。清光緒丁丑舉人,宣統元年以知縣分發湖北,民國七年出使蒙古任都護副使。民國十一年歸返後任湖北宜城縣事,後任廣西省通志局長、館長。
本    名
封祝祁
鶴君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封祝祁人物生平

封祝祁生於光緒二年(1876)湖北蘄州其父任所。清光緒廿六年(1901) 辛丑科舉人。光緒卅二年(1906)任湖北荊門州師範學堂國文歷史教員。清宣統元年(1909),以試用知縣分發湖北,任藩署民事科員,兼存古學堂文牘。民國三年(1914)受任湖北通志局協修。越二年(1916)為蒙古都護副使的秘書長。民國七年(1918)任蒙古都護副使。次年任庫倫都護使秘書長。在蒙古任職期間,力陳民族團結,漢蒙一家之主張。民國九年 (1920)。徐樹錚冊封王公典禮於庫倫,撤銷都護使制,建立鎮撫使署時,他見軍政意見不洽,威信已失,不願留任,返歸湖北。民國十一年(1922)冬,率派任湖北宜城縣知事,他在任職期內,恪承家訓,清風素守,在職只半載,卻虧缺公款,終以鬻文所得,填補虧款。道尹深悉其為人,呈奉調任為湖北省公署秘書。民國十九年(1930)秋,任廣西大學秘書長。越二年,改任南寧廣西修志局協纂。抗戰爆發,局務停辦,返歸鄉居。因其父子兄弟素來兩袖清風,毫無積蓄,幸得外僑和親友資助建成簡便小樓居住。抗戰後期,省恢復修志館於桂林,任他為廣西省志編審委員會主任,後改稱通志局、通志館,他先後任局長、館長職。在此期間,曾與郭沫若李濟深等聯合向桂林商賈發動抗日募款, 成效卓著。民國三五年 (1946),省府任命兼署省文獻委員會副主任。解放後,受省文教廳聘為文物館籌備委員。
封祝祁一九五九年七月病卒於南寧任所。 [1] 

封祝祁個人作品

著有《鶴君詩文集》兩卷,《檗庵詩存》一卷。
其代表作《苦旱行》滿篇同情民間疾苦,古風《聞捷》共分五章,其第二章控訴日本侵略我國的罪行。解放後,詩興大作,其長詩《亞非會議紀事》,敍述亞非會議盛況,讚揚周總理堅持原則,機智勇敢,宣揚了“萬隆精神”:…“從容發一言,滿常動顏色。求同且存異,中懷何坦直。各有主權存,毋俾外邦逼。經濟與文化,交流各努力。和平遵大道,互相勉相恤。座中皆歡欣,公論絕和慝。”成了時代的詩篇。他的《祖國頌》絕句三十章,顯示了時代才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