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寺人披見文公

鎖定
《寺人披見文公》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  是春秋時期左丘明創作的記敍文,該文寫寺人披説服了晉文公,使得國家又避免了一場動亂的經過。文章語句簡短,情見乎辭,反詰的錯綜運用和命令的語氣,更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作品名稱
寺人披見文公
作    者
左丘明
創作年代
春秋時期
作品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 
作品體裁
記敍文

寺人披見文公作品原文

寺人披見文公
呂、郤畏逼1,將焚公宮而弒晉侯2。寺人披請見3。公使讓之,且辭焉4,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5。其後餘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餘,命女三宿,女中宿至6。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女其行乎7!”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8。若猶未也,又將及難9。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10。蒲人、狄人、餘何有焉11?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鈎,而使管仲12。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公見之,以難告。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13。己丑晦,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14 [2] 

寺人披見文公註釋譯文

寺人披見文公詞句註釋

1: 呂、郤(xì):呂即陰飴甥,他的采邑除陰外還有呂(今山西霍縣西)、瑕(今山西臨猗附近),故又稱呂甥、瑕甥。郤即郤芮。二人都是晉惠公、晉懷公的舊臣。
2: 畏逼:害怕遭受迫害。弒:古時子殺父,臣殺君為弒。
3: 見:謁見。寺人披:指叫披的寺人,寺人為內官,即後來的宦官。
4: 使:派人來到某個地方。讓:斥責。
5: 蒲城之役:獻公曾被驪姬迷惑,欲立驪姬之子奚齊,逼死太子申生,抓捕夷吾和重耳(文公),而寺人披乃所派去攻打重耳居住地蒲城的人。一宿:隔一夜。女:同“汝”,你。
6: 田:打獵。中宿:隔兩夜。
7: 袪(qū):衣袖。
8: 入:回到國內。其:在這裏表示推測語氣。之:指為君之道。
9: 及難:遭遇災難。
10:唯力是視:即“唯視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盡多大力量。
11:餘何有焉: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12:齊桓公射鈎:魯莊公9年(公元前685年),管仲奉公子糾與齊桓公戰於乾時,管仲曾射中齊桓公革帶上的鈎,後來他投奔齊桓公,齊桓公能聽鮑叔牙勸説,置射鈎之仇而不問,任用其為相。
13:潛:秘密地。
14:誘:誘騙。 [3] 

寺人披見文公白話譯文

呂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燒晉文公的宮室而殺死文公。寺人披請求進見,文公令人訓斥他,並且拒絕接見,説:“蒲城的戰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趕到,你馬上就來了。後來我逃到狄國同狄國國君到渭河邊打獵,你替惠公前來謀殺我,惠公命你三天後趕到,你過了第二天就到了。雖然有君王的命令,怎麼那樣快呢?在蒲城被你斬斷的那隻袖口還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説:“小臣以為君王這次返國,大概已懂得了為君之道。如果還沒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災難。對國君的命令沒有二心,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國君所憎惡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盡多大的力量。您當時是蒲人或狄人,對於我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您即位為君,難道就不會再發生蒲、狄那樣的事件嗎?從前齊桓公拋棄射鈎之仇,而讓管仲輔佐自己,您如果改變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驅逐的命令?這樣,要逃走的人就會很多了,豈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於是文公接見了披,他把即將發生的叛亂報告了文公。晉文公暗地裏和秦穆公在秦國的王城會晤商量應付的辦法。三月的最後一天,晉文公的宮室果然被燒。瑕甥、郤芮沒有捉到文公,於是逃跑到黃河邊上,秦穆公誘他們過河把他們殺了。 [4] 

寺人披見文公創作背景

晉文公元年(魯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晉國大臣呂甥、邵芮密謀縱火燒死晉文公。宣官寺人披得知此事後,求見晉文公。寺人披此前曾兩次刺殺文公,文公不想見他。後經寺人披一番合情人理的辯白,文公才答應接見他。寺人披告訴文公呂甥和部芮的陰謀,這才避免了一場禍亂的發生。左丘明為了宣揚為君者的美德,寫下此篇。 [1]  [4] 

寺人披見文公作品鑑賞

寺人披見文公文學賞析

文中大量採用對話的形式表現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最出彩的對話應該是寺人披應對晉文公譴責時候的對話,這段話幾乎佔去了該文章的主體部分。人物語言的應用極其精妙,大量引證、旁證、對比、反問句式的引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寺人披的藝術形象,並且通過這些獨特的語言方式,達到了説服第三方的效果。
文章在一開始,並沒有採取大量的鋪敍和背景介紹,而是直接説出了寺人披見晉文公的原因,是因為“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這樣的語言乾淨利落,可以直接將讀者帶入情節氛圍,而且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描寫,闡述晉文公的政治處境和周邊環境特點。
該文的最大特點,就是言簡意賅,中心突出,指向明顯,沒有一點贅述,全文通讀一氣呵成。言簡意賅的行文,可以避免拖沓淺白的贅述,還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可推敲性。欲抑先揚的語言特點,倒敍插敍的引入,襯托、典故等藝術形式的運用,都為人物形象的豐滿與立體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3] 

寺人披見文公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王英志《古文觀止注評》:本文主要記載寺人披求見晉文公的過程。寺人披是晉文公的仇人,開始晉文公派人斥責並遣退他,理充詞沛,在情在理。而寺人披在生死未卜的情況下,敢於用譏諷的口吻。犀利的言辭訓誡文公,並分兩層為自已追殺晉文公之事辯解,雖危言迫脅,言理卻堂堂正正,因而使晉文公轉變態度接見了他,晉文公也避免了一場災難。寺人披見誰得勢就依附誰,固不足取,但晉文公不計前嫌、接受意見的政治家的寬宏氣量和開闊心胸,令人歎賞。文章語句簡短,情見乎辭,反詰的錯綜運用和命令的語氣,更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5] 

寺人披見文公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説複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説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曾任魯國史官。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説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可見孔子把他引為同道。漢代史家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 [6] 
參考資料
  • 1.    春秋左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10-11]
  • 2.    (清)紀昀主編;鴻雁註解.《圖解四庫全書精華》 :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年11月1日: 253-254
  • 3.    (春秋)左丘明著;劉樹江評註.《國學課堂 左傳 解讀版》 :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05-01:59頁
  • 4.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謝燁編.《古文觀止彩圖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20頁
  • 5.    (清)吳楚材,吳調侯選編,王英志等注評.古文觀止注評:鳳凰出版社,2015.05:第30頁
  • 6.    姜正成主編 . 重温傳統 一本書讀懂中國文化 :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6.03 :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