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葫蘆的秘密

(張天翼創作的長篇現實主義童話)

鎖定
《寶葫蘆的秘密》是張天翼創作的長篇現實主義童話,最早出版於1958年3月。 [3] 
《寶葫蘆的秘密》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具體講述了一個名叫王葆的男孩在得到寶葫蘆之後的一系列故事,語言樸素純淨、幽默詼諧,兼具時代性和現實性,深入淺出地傳達給廣大少年兒童真、善、美的含義。 [2] 
作品名稱
寶葫蘆的秘密
作    者
張天翼
創作年代
1956年
文學體裁
長篇現實主義童話
字    數
約110千字

寶葫蘆的秘密內容簡介

一直期待擁有寶葫蘆的王葆,突然有一天在釣魚的時候釣到了一隻寶葫蘆,它能夠滿足王葆的所有願望,王葆想要什麼它就變出什麼給他。但是王葆的經歷並不像他聽到的故事裏那樣順利,寶葫蘆的存在給他帶來了許多的困擾。寶葫蘆看上去能夠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但這些東西並不能憑空造出來,原來王葆擁有的一切東西都是寶葫蘆從別人那裏偷過來的。當王葆發現原來寶葫蘆一直在偷東西的時候,他羞愧難當,將寶葫蘆憤而扔進河裏,這個時候寶葫蘆並沒有消失,而是繼續糾纏着王葆,在最後當王葆把這一切都告訴了父母、老師、同學後,寶葫蘆才徹底消失了,王葆感到心中的重擔終於卸了下來,和朋友們一起將家中的東西歸還、賠償,生活又變成了沒有寶葫蘆之前的樣子。最後,王葆從夢中醒過來,原來發生的這一切都是夢。 [4] 

寶葫蘆的秘密創作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中國正處在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那個時代的主題包括集體主義精神,勞動最光榮,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精神導向。張天翼在《為〈寶葫蘆的秘密〉再版給小讀者的信》中説道:“我正是要批判那種總想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才寫了這篇故事的。” [2] 

寶葫蘆的秘密人物介紹

王葆
王葆有着不勞而獲的思想,得到寶葫蘆幻想着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擁有一切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張天翼並沒有在作品中為讀者呈現一個童話般的美夢,得到寶葫蘆的王葆很快就陷入了精神上的困頓,伴隨着慾望而來的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使他漸漸生出了憂慮。最後他摒棄不勞而獲的思想,也回到了現實。 [2]  [3] 
寶葫蘆
寶葫蘆是寶物,也是主人公內心慾望的引誘者。寶葫蘆瞭解王葆的所有想法,包括那些沒有説出口的慾望和一閃而過的想法,盲目執行的寶葫蘆並不管主人究竟有沒有説他想要,就將東西變來,故鬧出了不少意外。寶葫蘆對王葆的慾望一直煽風點火,教唆王葆只需要好好的享受寶葫蘆帶來的一切便利,別的什麼都不需要管,也不要管是如何做到的。當王葆提出質疑的時候,寶葫蘆説“這是你的奴僕做的,當然就該算在你的賬上”。 [2] 

寶葫蘆的秘密作品鑑賞

  1. 融入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精華,兼具時代性和現實性:民間童話中有很多內容集中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寶葫蘆被賦予了很多的內涵,是善良、勇敢、正義的化身。作者藉助民間童話中的寶葫蘆形象,卻反其道而行之,這隻寶葫蘆的出現,給主人公王葆帶來了一系列麻煩,讓他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幡然醒悟,因此這部作品展現出那個時代特有的教育主題。 [2] 
  2. 語言幽默詼諧,人物形象活潑:在《寶葫蘆的秘密》中,隨處可見散發着富於動態性又不失幽默的語言,“幽默即真實”也是張天翼兒童文學創作中一直秉承的核心理念。其次,整部作品的語言也非常的口語化,有一種樸素的美。例如“好,你們全都不講友誼……拉倒!”“我該想一個巧招兒,叫他意想不到。”“我心裏直犯疑:‘這姚俊到底是不是個真人?怎麼那麼蘑菇’(北方方言,墨跡、磨蹭的意思)?”“那——這你甭問了吧。”這些口語化的語言,因通俗易懂,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讓孩子們沒有距離感。另外,方言的加入也不失語言的活潑和親切,這些口語化的詞彙能夠讓讀者們感受到一種樸素的美。 [2] 
  3. 幻想性:童話是用幻想來反映生活的。《寶葫蘆的秘密》中,王葆在下象棋時,正在思考要不要“吃馬”,而這個想法就被寶葫蘆誤認為他真的要吃馬,就把“馬”變到了王葆嘴裏。這樣的誇張手法增加了整部作品的幽默感,使原本的故事情節變得生動有趣。童話誇張性的表現是幻想的一種必要手段,這也體現在情節上。例如在王葆想要甩掉寶葫蘆,卻發現不論是扔到河裏,踢它、摔它總是沒用,最後只好拿刀子來劈,卻發現即使把它劈成四瓣,或是用火燒,都無法擺脱這隻淘氣的寶葫蘆。這樣離奇的情節,讓讀者體會到王葆在發現寶葫蘆的本領只是從別人那裏偷東西之後,作為一個正直、誠實的孩子所展露出來的本性,也將這部童話的主題引申出來,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主題的作用。而這個寶葫蘆,就象徵着一種慾望,王葆最終想要扔掉這隻給他帶來無窮麻煩的寶葫蘆,就是作者在傳達給讀者這樣一個信號:幻想得到寶葫蘆,能變出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是孩子們一種天然且合理的“慾望”,而作品是要告訴讀者,要回歸集體,做任何事情都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摒棄不勞而獲的思想。 [2] 

寶葫蘆的秘密作品影響

1963年、2007年,《寶葫蘆的秘密》兩次被改編成電影上映。 [7-8] 
2020年4月,《寶葫蘆的秘密》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閲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推薦閲讀學段小學3-4年級。 [1] 

寶葫蘆的秘密作品評價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泉根:“《寶葫蘆的秘密》是中國當代童話大師張天翼最負盛名的作品,影響了幾代孩子。童話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用來表達和滿足人類的願望,特別是兒童的願望。但是,當作品主人公王葆發現自己願望的滿足竟然是寶葫蘆通過不擇手段甚至觸碰道德底線來實現時,寶葫蘆不但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反而使他陷入巨大的痛苦與糾結,於是王葆斷然拋棄了寶葫蘆。‘轟’的一聲後,原來這是他做的一個夢,王葆從此改正了缺點,認真學習,做一個好學生。作品充滿奇妙而極富童心的想象,詼諧幽默,童趣盎然,深受少年兒童喜愛;而作品所批判的‘不勞而獲’思想則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有利於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9] 
淮陰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朱立芳:“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帶有浪漫夢幻色彩的童話故事,一問世就受到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其積極、健康的教育意義影響了幾代人。但是,由於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這部作品的教育意義未能達到理想高度,且説教意味過濃。” [5] 

寶葫蘆的秘密作者簡介

張天翼(1906.9.26—1985.4.28),原名張元定、張一元,祖籍湖南湘鄉,生於江蘇南京,中國現代作家。代表作有童話《大林和小林》《寶葫蘆的秘密》《禿禿大王》,小説《華威先生》《鬼土日記》等。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