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寶興林場

鎖定
寶興林場位於方正縣東南部,場址距縣城20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28º43′30″——129º06′04″,北緯45º36′05″——45º44′57″。東鄰方正林業局響河林場和柴河林業局,南依亞布力林業局寶興林場,西與方正縣寶興鄉相連,北鄰方正縣林業局紅星林場。隸屬於方正縣林業局,行政區域屬德善鄉、寶興鄉。
中文名
寶興林場
地理位置
位於方正縣東南部
行政隸屬
德善鄉、寶興鄉
隸屬單位
方正縣林業局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長白山系張廣才嶺西坡、老爺嶺北麓的中低丘陵地帶。地形以山區丘陵地貌為主,平均坡度10度——25度,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西長21.4公里,南北寬10公里。最高山峯老爺嶺海拔1061.1米,最低山峯永建東山海拔151米,平均海拔606米。
水系:為松花江支流水系,最大的河流為松花江二級支流——石頭河,此河在施業區內有2個分支,一是白石砬子與象鼻嶺主峯的東石頭河干流,另一支是從施業區南部大炮台流入石頭河的支流——西石頭河。2個支流在新光屯處匯合,向北經亮珠河、螞蟻河進入松花江。
氣候:屬寒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幹燥,多旱少雨;夏季炎熱,降水量集中;秋季涼爽,晝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降水量相對減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2.7℃。最熱在7月,月平均氣温22.1℃;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温-19.4℃。極端最高氣温36.8℃。極端最低氣温-42.2℃。年平均相對濕度70%,年降水量570——590毫米。全年無霜期125天左右,結凍期165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2504小時。
土壤:共有3個土壤類型,以暗棕壤為主,總面積21448公頃;谷地草甸土和沼澤土只有少量分佈。暗棕壤共有3個亞類,即原始暗棕壤、典型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其中以典型暗棕壤為主,顏色為棕色、黃棕色、紅棕色。有機質含量為8.3%左右。A層厚度在10——25釐米之間,面積6587公頃;原始暗棕壤主要分佈於陡坡上部,面積7943公頃;草甸暗棕壤分佈在地勢平緩的山坡腳地,面積6918公頃。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河谷地帶分佈着以水、胡、黃為主的珍闊混交林;坡麓漫崗分佈着山、椴、白為主的闊葉混交林;山中上部分佈着柞、色、楓、榆為主的硬闊混交林;海拔800米以上分佈着紅、雲、冷為主的針葉混交林。下木主要有榛子、茶條、白丁香、山梅花、青楷子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山葡萄、獼猴桃等。地被物主要有苔草、錯草、蕨菜、玲蘭等。藥用植物有人蔘、平貝、刺五加、五味子等。菌類有黃蘑、元蘑、榛蘑、猴頭蘑、松蘑、羊肚蘑、木耳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兔、狼、黑熊、獾、野豬、狍子、馬鹿、狐狸、黃鼠狼、山雞、飛龍、野鴨、中國林蛙等。
社會經濟情況
寶興林場是方正縣林業局6個國有林場中最大的1個。固定資產總額546萬元,現有職工278人。下設木材加工廠、苗圃、多種經營基地等。施業區內有2個鄉、17個自然屯,共有人口1.2萬。交通較為方便,林區三級公路總長35公里,公路網密度1.7米/公頃。林區公路與“哈同”公路、“同三”高等級公路相連,形成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林場經營總面積21448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9507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9152公頃,森林總蓄積2174210立方米。灌木林地7公頃,無林地58公頃,苗圃2公頃,非林業用地1941公頃。森林覆蓋率89.3%。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8423公頃,總蓄積2105490立方米,分別佔森林面積、蓄積的96.2%和96.8%。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木林面積337公頃,蓄積38660立方米;椴樹林面積1公頃,蓄積150立方米;白樺林面積596公頃,蓄積74040立方米;針葉混交林面積141公頃,蓄積30450立方米;針葉軟闊葉混交林面積10公頃,蓄積930立方米;針葉硬闊葉混交林面積719公頃,蓄積115900立方米;軟闊混交林面積11276公頃,蓄積1273860立方米;硬闊混交林面積4479公頃,蓄積488850立方米;珍貴樹種硬闊混交林面積776公頃,蓄積69870立方米。人工林面積729公頃,蓄積68780立方米,分別佔森林面積、蓄積的3.8%和3.2%。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林13公頃,蓄積1360立方米;樟子松66公頃,蓄積6310立方米;落葉松570公頃,蓄積38060立方米;楊樹林17公頃,蓄積730立方米;針葉混交林20公頃,蓄積6710立方米;針闊混交林43公頃,蓄積15610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面積13900公頃。佔林業用地面積的71.0%。其中區劃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7385公頃,佔林業用地面積的37.7%;區劃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6515公頃,佔林業用地面積的33.3%。區劃界定商品林面積5679公頃,佔林業用地面積的29.0%。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58年,4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64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1.8萬立方米;經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72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88公頃。每年育苗2公頃,產成苗50萬株,品種有樟子松、紅松、落葉松、楊大苗、各種綠化大苗等。
木材加工廠年生產板方材1800立方米,產值15萬元,利潤5萬元。
農業基地165公頃,其中林糧間作10公頃,年產值2萬元;魚池4公頃,年產魚1.5萬公斤;養蜂280箱,年產蜂蜜3600公斤;木耳1萬袋,年產值2萬元,香菇12萬袋,年產值30萬元;採摘山野菜年收入1.5萬元。
林場擁有各類磚(鐵)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萬餘平方米;有各種車輛百餘台,有閉路電視、電腦、電話等現代設施。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山野菜、實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把方正省級森林公園建設成集森林旅遊、度假、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擴大木器加工業,積極探索合作夥伴,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技術,開發系列高檔實木傢俱辦公桌椅、木刻、根雕、實木風景畫等產品;開發山產品加工,如山葡萄酒、白樺汁飲料、天然礦泉水,獼猴桃、猴頭、元蘑、榛蘑、黃蘑罐頭等;發展以香菇和木耳為主的食用菌栽培項目,香菇產業規模達到60萬袋以上;建林蛙養殖場25個,招商引資建林蛙加工廠,加工蛙油、蛙肉罐頭等營養保健品;發展人工養殖野生動物,如野豬、狍子、鹿、狐狸、山雞、飛龍等。種植丁香、桃紅、柳葉秀線菊、水臘等木質優良的綠化花灌木;建中藥材種植基地,大量種植五味子、刺五加、平貝、人蔘等中藥材。 [1] 
林場場長:張煥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