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寬闊水擬小鯢

鎖定
寬闊水擬小鯢(學名: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是小鯢科、擬小鯢屬有尾兩棲動物。體長16-18毫米,黃褐色。觸角第1節及第2節基部外側黑色,第2、3節端部及第4節中部黑棕色。喙第2節短於第3節,第3節與第4節約等長。前胸背板側緣黑色,中胸及後胸側板上各具一黑色斑點。前翅革片外緣淡黃色,無黑色邊緣。全身刻點深色。
該鯢生活於海拔1350~1500米的較高山區,主要植被有灌木、喬木林、茶樹叢和草叢。成鯢在非繁殖季節期間遠離水域營陸棲生活,多棲息於植被繁茂、雜草叢生,地表枯枝落葉層厚、陰涼潮濕的地方。分佈於貴州(綏陽)。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寬闊水擬小鯢
拉丁學名
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有尾目
亞    目
隱鰓鯢亞目
小鯢科
亞    科
小鯢亞科
擬小鯢屬
寬闊水擬小鯢
亞    種
[2] 
分佈區域
中國貴州
命名者及年代
Xu et Zeng,2007
保護級別
(IUCN)2008年 ver 3.1——數據缺乏(DD)、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寬闊水擬小鯢形態特徵

寬闊水擬小鯢
寬闊水擬小鯢(5張)
成體:雄鯢全長162.0毫米,雌鯢150.4~154.7毫米。頭部扁平,卵圓形;頭長約為頭寬的1.55倍;吻端略鈍,突出於下唇,頰部略向外側傾斜;鼻孔近吻端,鼻間距大於眼間距及眼徑;眼位於頭背兩側,上眼瞼寬略大於眼徑之半;口角位於眼后角的下方,無唇褶;頸褶明顯;上、下頜有細齒,上頜有齒87~97枚;犁骨齒列短,每側有齒12~17枚,起於內鼻孔後緣內側,向前至兩內鼻孔前緣的水平位置,然後向中線作弧形彎曲,在眼眶之間前沿中線處幾乎相遇;舌較長,長橢圓形,約佔口腔底部的一半,舌前端和兩側稍遊離。四肢適中,前肢較後肢略細,指、趾略寬扁,無蹼。前肢前伸貼體時第二指指端達眼后角,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端僅相遇或略重疊;掌、蹠部無角質鞘,指4個,指長順序為2、3、4、1,第二指略長於第三指或幾乎等長,指末端鈍圓,掌突略顯;趾5個,趾長順序為3、4、2、5、1,趾末端鈍圓;蹠突略顯。軀幹近圓柱狀而背腹略扁;尾長為頭體長的3/4左右,尾背鰭褶較弱,末段側扁較細窄,末端鈍圓。背鰭褶起始於尾基部上方,腹鰭褶起於尾後部1/3處;肛部泡狀隆起明顯,肛裂較短。皮膚光滑,頭部、體背及四肢背面有小白點;上眼瞼後方至頭頂中部有一“∨”形隆起,中間略凹陷;眼後至頸褶有一條細縱溝,在口角上方向下彎曲與口角處的短橫溝相交;頭後至尾基部脊溝較顯著;肋溝11條;尾部肌節間有淺溝。生活時整個背面紫褐色,有不規則的土黃色近圓形斑,斑塊的大小、多少和形狀變異較大,一般頭部的較小,背部的較大,尾後段較少。腹面色較淺。液浸標本背面紫灰色,淺色斑明顯,腹面灰白色。
第二性徵:雄鯢前後肢及尾肌部均較雌鯢粗壯;肛部泡狀隆起明顯,肛裂前緣內面有一淺色乳突。
解剖觀察:肺長,後端向後達第九條肋溝部位。
幼體:9月的幼體體全長51.5~55.6毫米;吻圓,頭部扁平,軀幹部至尾漸側扁。眼位於頭背側,眼瞼明顯,眼間距與眼徑幾乎相等;口裂小,口角位於眼中部下方,唇褶不顯著。上頜齒18~40枚;犁骨齒列呈“八”形,有齒9~10枚;外鰓3對,鰓絲側扁,外枝較短,內枝末端達肘關節;指4個,指長順序為2、3、4、1,趾5個,趾長順序為3、4、2、5、1,指、趾末端均有爪狀角質物;體前部脊溝顯著,頸褶明顯;尾部肌節略顯,較高,背鰭褶始於尾基部背面肛裂部位的上方,腹鰭褶始於肛後方約3毫米處。體背面和尾部麻灰色,雜以深褐色斑,體腹面色淺。 [4] 

寬闊水擬小鯢近種區別

該種與黃斑擬小鯢Pseudohynobius flavomaculatus)相近似,但本種背面斑塊近圓形,頭長約為頭寬的1.55倍。 [4] 

寬闊水擬小鯢生活習性

該鯢生活於海拔1350~1500米的較高山區,主要植被有灌木、喬木林、茶樹叢和草叢。成鯢在非繁殖季節期間遠離水域營陸棲生活,多棲息於植被繁茂、雜草叢生,地表枯枝落葉層厚、陰涼潮濕的地方。曾於4月和8月在林場陰坡和山頂闊葉林下采到該鯢(伍律等,1986;徐寧等,2007)。幼體棲於小山溪回水處。溪溝寬1米左右,水的最深處一般不超過40釐米,水流平緩,水質清澈,水底有砂石或落葉沉積,溪溝兩側灌木、雜草和茶樹茂密。1982年曾在一個泉水凼內發現幼體,該水凼約5封面,水深50~100釐米,水凼內水草稀疏,岸上長滿茶樹和雜草。 [4] 

寬闊水擬小鯢分佈範圍

寬闊水擬小鯢是中國特有物種,分佈於貴州(綏陽)。 [5] 
寬闊水擬小鯢分佈圖 寬闊水擬小鯢分佈圖

寬闊水擬小鯢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3]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名單)——瀕危(EN)。 [6]  列入《貴州野生動物名錄》。 [7]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