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寬進嚴管

鎖定
重慶市工商局新設的情報處只有七八名工作人員,但所用的電子取證設備比市公安局還先進。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工商網絡的信息處理,多渠道蒐集相關線索,並與新的工商徵信系統銜接。
2014年2月7日,國務院發佈了《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放鬆市場主體准入管制,嚴格市場主體監督管理。3月1日,新修改的《公司法》正式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啓動。
中文名
寬進嚴管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寬進嚴管”重慶樣本
“我第一次聽説工商局還設情報處。”7月22日,在中央級媒體聚焦重慶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調研會間隙,記者們饒有興趣地討論。
重慶市工商局副局長單衍華樂了:“我們還有社會監督員,俗稱線人。”
“現在是‘寬進’基本落實,‘嚴管’還需加強。”重慶市工商局工作人員笑言。
改革激發創業激情
1月28日,重慶市政府印發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方案,成為全國率先全面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省市之一,除按照國務院要求實施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外,還在“先照後證”、放寬經營場所條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先行探索。
所謂“先照後證”,是指創業者先向工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再向相關主管部門申請生產經營許可證,在等待許可期間,便可以着手開展一些籌備工作,比起之前的“先證後照”,節約了不少時間。
而將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調整為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記載於公司章程的方式,這大大降低了創業的資金門檻和資金壓力。
創業激情由此被激活。
以重慶市為例,自1月28日改革實施以來至6月底,重慶共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11.05萬户,其中企業3.81萬户,同比增長27.56%,新設企業中97.49%是民營企業;註冊資本金也大幅增加,改革實施以來,全市新設企業註冊資本達1444.32億元,同比增長112.91%;市場主體結構不斷優化,改革實施前,企業在市場主體總量中的佔比為26%,改革實施僅5個月,企業佔比就上升至27.32%,市場主體結構優化趨勢明顯。
在重慶市相關業務最繁忙的江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企業註冊登記科副科長鄧玥有最直觀的感受:“以前每天的相關業務取號也就只有30個左右,現在每天至少有60個排號,最多一天取到101號。”
他們還對不涉及前置許可的新設立企業實行“並聯審批”:“創業者不需要自己一個一個跑相關部門,只需要在我們這裏提交所有資料,便能拿到營業執照、公章等所需材料。在資料不堆積的情況下,兩個工作日就能搞定。”鄧玥説。
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之後,前來變更註冊資本增加的登記量也大幅度提高,“數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鄧玥介紹,現在企業增資不收取驗資報告,辦理登記的時候提交的材料簡單,擴大規模成本降低,資金壓力降低,因此企業蜂擁而至,“在創業者看來,企業規模越大,在參與招投標時將更具優勢,對企業的發展有好處”。
將實行失信行為聯合懲戒規定
“法不禁則許”也使鄧玥們偶爾會被前來辦理業務的創業者弄得哭笑不得。
一個40歲的創業者要求把認繳註冊資本的出資年限約定為60年,另一個創業者乾脆要求將約定的出資年限約定為100年。“100年以後,他的註冊資金有誰來到位?我們只能儘量勸説,讓他縮短約定年限。”讓鄧玥們更為咂舌的是,“好幾户汽車維修,貨運企業,留給我們的電話地址都是假的,辦了營業執照之後根本就找不到人。”
在先證後照的業務辦理中,食品和餐飲行業佔比最多,“如何讓食品和餐飲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之後儘快辦理食品衞生許可證,讓網吧和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儘早辦理消防許可證,讓美容院茶樓等儘快辦理公共場所衞生許可證防止疫病傳播,都是尤其值得關注的問題。”作為一線工作人員,她最直接的感受便是監管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正式的監管細則應早日出台。”
“重慶市工商局現在實行抄告制度,並正完善信息平台,以更好實現各部門間登記信息和許可信息的互通,包括處罰信息的互通。”重慶市工商局註冊分局局長吳崗介紹。
7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提出建立反映企業基本經營狀況的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並要求即時公佈股東出資、股權變更等信用信息,有關部門要對公示信息進行抽查。
“重慶市工商局現有兩套系統,一是聯合徵信系統,主要用於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查詢;公眾在此前則可通過公眾信息網、企業信用網查到企業基礎信息。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由工商總局統一設計,重慶相關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做好,中央一聲令下便可對外公示。”重慶市工商局信用處處長張俊林介紹:“此外,重慶正擬出台失信行為聯合懲戒規定,分為三個級別,一般、較重和嚴重,嚴重就進入黑名單。在聯合徵信系統中也將新設黑名單模塊,把所有部門的黑名單集中,依照法律對外公開。”
儘管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都試圖通過公示限制市場主體的行為,但就重慶目前的數據來看,並無極端現象出現。“沒有1元公司,沒有千億公司。認繳也比較理性的,註冊資本在3萬以下的大概佔了6.26%;3萬到100萬的佔66%;100萬到500萬的佔16%;500~1000萬的佔6.7%;1000萬到1億的佔4.5%;1億以上的佔0.34%。同時我們也分析了2013年的數據,和2014年1~6月的數據,2013年公司這塊註冊資本每户平均為502萬元,2014年改革之後524萬元,提高的比例不高。數據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吳崗説。(記者 祖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