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鎖定
寧夏秦腔劇團和銀川市秦腔劇團遵照中央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關於文藝體制改革的政策,於2011年5月合併組建為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中文名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創立時間
2011年5月
前    身
寧夏秦腔劇團、銀川市秦腔劇團
代表作品
《莊妃與多爾袞》《大漠春蘭》等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劇院介紹

寧夏秦腔劇團與銀川市秦腔劇團其前身系1935年成立的“覺民學社”和1942年成立的“庚辰俱樂部”,1949年9月寧夏解放後,兩個劇社分別被西北野戰軍和寧夏軍區接管,後經合併改建為“銀川劇院”。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銀川劇院”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秦腔劇院”,下轄兩個劇團。
寧夏秦腔劇團成立以來,創作演出了《人間天上》、《西吉灘》、《婆媳灣》、《豫海英魂》、《塞上南國人》、《清風明月》等各類劇目及小品、小戲五十餘部,移植改編演出了秦腔、眉户傳統戲一百餘部,先後六代二百餘名優秀藝人,形成了老、中、青人才隊伍。2006年創作演出的《清風明月》榮獲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二等獎,並應邀參加了北京2008年“迎奧運重大文化活動劇目展演”。
劇團成立至今,有十五人晉升為國家一級專業技術職稱;三十三人晉升為國家二級專業技術職稱;兩名資深藝人被推選為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數十名同志兼任寧夏劇協會員及領導工作。
銀川市秦腔劇團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磨礪,發展成為西北地區頗有影響的專業藝術團體。
長期以來,堅持以人為本、致力於人才培養,形成了行當齊全,老中青三代骨幹力量良性循環的健康局面和年輕化的優勢。
近年來,劇團打造了《莊妃與多爾袞》、《大漠春蘭》、《狸貓換太子》、《六月雪》、《清風亭》、《鍘美案》、《賣妙郎》等數十部的優秀劇目,特別是2000年改編創作的大型秦腔歷史劇《狸貓換太子》在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上摘取了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員獎、優秀表演獎等18項大獎,被公認為“寧夏戲劇事業新的里程碑”。
此次兩團合併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有力舉措是大勢所趨,合併後的秦腔劇院演員陣容強大,行當齊全、樂隊人才眾多,技藝高超,舞美設備精良、操作技能嫺熟,現任院長柳萍榮膺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折桂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張小琴二十三屆、李小雄二十四屆、侯豔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強大的陣容,雄厚的資源無疑會有力於秦腔藝術的持續發展。 [1]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有限公司獲得“秦腔”保護單位資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