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鎖定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位於寧夏大學C區,其前身是寧夏大學地理系,城市與環境科學系。
中文名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地理位置
寧夏大學C區
前    身
寧夏大學地理系城市與環境科學系
創建時間
2002年
碩士授予點
2個
書    記
赤學禮
院    長
孫兆軍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關於學院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位於寧夏大學C區,其前身是寧夏大學地理系,城市與環境科學系。2002年,組建成立資源環境學院。學院設城市與環境科學系、地理信息科學系、區域開發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房地產研究所及綜合實驗室;有地理科學(師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GIS)、環境科學、房地產經營與管理5個本科專業;有人文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地理教學方向)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院綜合實驗室下設基礎地學實驗室、測繪與GIS實驗室、環境工程與環境生物學實驗室、計算機室及圖書資料室。實驗室擁有一批高技術現代化的實驗儀器設備,院資料室有各類專業圖書近2萬冊,專業期刊110多種,為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0名,其中教授5名,校內兼職教授3名,副教授7名,講師2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人,碩士學位教師29名,在讀博士4人,研究生導師8人;有自治區新世紀科學技術學術帶頭人1人。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教授,著名地理科學家楊汝萬教授、謝庭生教授、汪一鳴教授等受聘擔任學院兼職教授。
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8項,教育部重點科研課題9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及教育廳資助科研課題15項,直接服務地方的橫向課題20餘項;學院教師主編或參編學術著作20部,在國內外著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約500篇,10餘名教師應邀參加了一系列國際學術會議,科研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等10多項。
全院普通全日制在校學生651名,往屆畢業生有多人以優異成績考取中國科學院及教育部所屬重點院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近年來,在校學生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有多人次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學術論文競賽,2人獲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1人獲得二等獎、2人獲得三等獎。20年來,共培養了2000多名地理科學和資源、環境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人才,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學院堅持以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為目標,教學、科研、為地方社會經濟建設服務並重,狠抓科研和管理,大力推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文理交叉,自然、經濟、技術、管理學科相互滲透,知識面廣,應用性強,技術水平高,社會適應面寬的教學特點;強調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深厚的科學素養與較高的理論水平,更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精神。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歷史沿革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前身為寧夏大學地理系。始建於1983年7月,當年9月招收第一屆地理教育專業專科生。
1986年開始招收地理教育本科生。
1990年開始招收土地管理專業專科生。
1996年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本科班開始招生。
2000年3月27日,寧夏大學地理系更名為“城市與環境科學系”,2001年開始招收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自考班,2001年順應學科發展與區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增設了環境科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並得到了蓬勃發展。
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新設房地產經營管理本科專業並當年招生。2002年7月,經學校批准,在原“城市與環境科學系”發展的基礎上組建成了現今的“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學院領導

書 記: 赤學禮
院 長: 米文寶
副書記: 倪 彬
副院長: 李隴堂
副院長: 劉小鵬
副院長: 王建宇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專業設置

專業介紹
地理科學(師範、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調研方法,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育和研究以及相關領域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及調研方法;瞭解地理學學科體系及其最新發展動態和應用前景;掌握資料查詢、文件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方法;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和板書能力;能熟練運用地學圖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一定的學生管理能力。
專業特色:地理科學專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突出綜合性、區域性與應用性特徵,體現地理科學師範生教學基本功的培訓實驗。使學生不僅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而且更具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主幹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質與地貌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測量與地圖學、地理教學法與教學技術、區域分析與歸劃、旅遊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災害學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地理信息系統(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在城鄉規劃、災害防治、資源、人口、交通等重要領域從事空間或相關數據信息管理、分析處理及應用開發等工作。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地理信息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瞭解相鄰專業(地理科學、測繪工程、資源環境管理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系統掌握地圖學、3S技術的專業知識,熟悉兩套專業軟件的使用方法和二次開發能力;掌握一定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專業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獨立進行實驗設計與分析的能力。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一個數學、計算機和空間信息科學方面的寬口徑專業,培養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和專業知識,能從事各類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研究、設計、應用和開發的高級人才。
主幹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遙感概論、程序設計C、測量與地圖學、數據結構、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城市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等。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位 [1] 
環境科學(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環境管理、環境監測和環境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從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管理和資源開發利用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紮實的環境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思維方法;瞭解相近專業(地理科學、管理科學、生命科學、環境工程等)的一般原理知識;瞭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保新產業的發展狀況;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歸納分析實驗結果、撰寫科技論文和從事學術交流以及獲取相關的信息能力;具有一定的從事環境整治(工程)設計的能力。
專業特色: 環境科學專業重視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熟悉瞭解各類污染物在環境中遷移轉化規律、各類環境污染特徵及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環境分析監測、環境規劃管理、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的能力。
主幹課程:環境學概論、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環境生物學、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法學、生態學、環境信息系統、城市生態與城市環境、環境規劃等。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和房地產學理論、技術和方法,適應現代市場需要的,能從事房地產管理、科研、開發、項目投融資、估價、產權交易、工程以及物業管理、營銷策劃的高級應用型複合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房地產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熟悉相近專業(管理學、經濟學、建築工程)的技術知識和技能;瞭解國內外房地產管理領域的發展動態;具有對開發企業進行管理;對開發項目進行營銷策劃以及對投融資管理的能力;具備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價格評估、招投標、工程項目預算和全過程管理的能力;具有獲取國家有關執業資格證書的能力;具備在房地產管理部門、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以及金融等行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及管理的能力。
專業特色:房地產經營管理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立足市場辦專業,立足市場育人才,走“校企聯合、理工結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具備高素質的應用管理型行業人才,服務地方,建設成為具有區域性較高水平的學科專業。
主幹課程: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政策與法規、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房地產投資分析、房地產評估理論與實務、房地產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房地產項目策劃、建築設計原理、建築工程金額與預算、建築製圖與CAD設計、城市規劃原理、房地產工程監理等。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1
寧夏西海固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
專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米文寶
第一
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5
2
蘭州—西寧---銀川城市帶與西部開發
論文
橫向科研項目
汪一鳴
第一
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一等
區哲學社科成果評獎委員會
2005
3
建設中衞成為寧夏西部中心城市的戰略研究
研究報告
橫向科研項目
米文寶
第四
寧夏科技進步獎
三等
自治區人民政府
2005
4
寧夏人地關係演化研究
專著
橫向科研項目
汪一鳴
第一
寧夏科技進步獎
二等
自治區人民政府
2006
5
寧夏沙漠旅遊的初步研究
論文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米文寶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6
寧夏沙漠旅遊的初步研究
論文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米文寶
第一
寧夏大學優秀科技成果獎
一等
寧夏大學優秀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
2006
7
寧夏南部山區生態環境重建中生態農業發展研究
論文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楊美玲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8
寧夏旅遊業綜合競爭力評價及預分析
論文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米文寶
第二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9
寧夏人口地理的初步研究
論文
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劉小鵬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10
寧夏西海固地區生態建設中的博弈問題分析
論文
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王亞娟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11
西海固地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研究
論文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李隴堂
第一
寧夏大學優秀科技成果獎
一等
寧夏大學優秀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
2006
12
寧夏沿黃城市羣發展條件分析
論文
橫向科研項目
汪一鳴
第一
自治區研論論文獎
三等
自治區黨委
2006
13
寧夏城市羣與區域發展關係分析研究
論文
橫向科研項目室
米文寶
第一
自治區研論論文獎
優秀
自治區黨委
2006
14
國內外城市羣的做法和經驗對寧夏沿黃城鎮羣發展的啓示
論文
橫向科研項目
米文寶
第一
自治區研論論文獎
三等
自治區黨委
2006
15
沿黃城市羣發展對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
論文
橫向科研項目
姚曉豔
第一
自治區研論論文獎
優秀
自治區黨委
2006
16
寧夏城鎮羣形成過程中的生態化建構研究
論文
區自然基金項目
李 功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17
行政區劃變動與城市羣結構的變化研究
論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陳忠祥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6
18
寧夏區域生態建設與人文資源
論文
國家民委
何彤慧
第三
國家民委社科成果獎
三等
國家民委
2006
19
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研究
著作
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汪一鳴
第四
寧夏科技進步獎
一等
自治區政府
2007
20
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研究
著作
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何彤慧
第八
寧夏科技進步獎
一等
自治區政府
2007
21
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研究
著作
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劉小鵬
第九
寧夏科技進步獎
一等
自治區政府
2007
22
寧南旱地小雜糧產業開發技術研究
論文
區自然基金項目
王建宇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7
23
名優花卉現代繁育技術及產業化開發研究
研究技術
區科技攻關項目
王建宇
第一
寧夏科技進步獎
三等
自治區政府
2007
24
為提早建設太中銀鐵路而奮鬥的點滴回憶
論文
自治區科協
汪一鳴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自治區科協
2008
25
寧夏主體功能區劃初步研究
論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米文寶、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一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26
主體功能區劃規劃的“反規劃內涵探析
論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楊茂盛、米文寶
第二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27
生態恢復與重建評估的 理論與實踐
論文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米文寶
第一
寧夏優秀博士論文
寧夏優秀博士論文
寧夏回族自治區學位委員會
2009.
28
高速公路路域邊坡人工植被下土壤質量的變化
論文
國家部委科研項目
餘海龍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29
陝北農牧交錯帶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
論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賈科利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30
隴西黃土高原秦安地區全新世植被的討論
論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鍾豔霞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一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31
銀川閲海濕地水質模糊綜合評價與分析
論文
寧夏高校科學研究基金
王亞娟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32
銀川市湖泊濕地景觀空間格局動態演化分析
論文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劉小鵬
第二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33
銀川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論文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劉小鵬
第二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34
阿拉善騰格裏沙漠地質公園旅遊資源及其綜合評價
論文
橫向科研項目室
李隴堂
第二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二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35
寧南山區生態旅遊資源綜合評價與開發
論文
寧夏高校科學研究項目
楊蓉
第一
寧夏科學優秀論文獎
三等
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200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