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鎖定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為福建省三級館 [6]  。1977年興建於福建省寧化縣城關北山,是人們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場所。由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丕顯同志題字。 [5]  2005年,寧化革命烈士紀念碑、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北山公園一道,整合為寧化北山革命紀念園,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是一座園林式的仿古建築,為福建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中文名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化縣城西路71號
類    別
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景點級別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
投用時間
1978年5月25日 [4] 
開放時間
8:30--11:30,15:00--17:30(夏),14:30-17:00(冬),週一閉館,節假日不休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興建於
1977年
類    型
景點
藏品總數
2584件(套) [4]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歷史沿革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始建於1976年,1977年竣工。 [6]  2005年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同寧化革命烈士紀念碑、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北山公園一道,整合為寧化北山革命紀念園,形成了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景點,被納入了“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2008年起實行免費開放,2012年經過第五次改版,現設基本陳列——寧化革命鬥爭史。 [6]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紅色記憶

寧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還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四個起點縣之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張聞天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寧化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了民族的解放,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與貢獻。在人力上,當時寧化總人口僅13萬多人,就有13000多人蔘加了紅軍,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就達6600多人,紅軍長征時僅在湘江戰役中就犧牲了近一個師;在物力、財力上,在毛澤東率領的紅四軍幫助下,組織開展了寧化西南半縣農民武裝大暴動,使寧化成為了最早建立紅色政權的縣之一,寧化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積極發展生產,經濟勢力不斷壯大,源源不斷地為前方輸送着大量的糧食、彈藥、貨幣、服裝、布鞋等,成為中央和紅軍最鞏固的根據地,是中央蘇區有名的支前模範縣,被譽為"蘇區的烏克蘭"。
為適應紅色旅遊開發的需要,寧化縣委、縣人民政府將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北山公園景區等整合於一體,建立了寧化北山革命紀念園,使之成了一座園林式的革命紀念性建築。園內綠樹成蔭、湖水盪漾、亭台水榭、美景如畫,紀念園佔地45300平方米,已與寧化紅軍長征出發集結地廣場、寧化紅軍 醫院一道,被中央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景點之一,現已對景點作出了全面規劃,將繼續增加景點、豐富內容、提升文化品味,維修、改造工程在即。
革命烈士紀念碑於1977年7月奠基、1978年底竣工,總投資13萬元,由碑身、兩層石砌平台和百級石階(寬8米)組成,碑身高18米,花崗岩方石壘砌,正面鐫刻"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個鎏金大字,碑座前刻寫了226字碑文。 [2] 
《如夢令·元旦》銅雕,再現了毛澤東同志於1930年元月率紅四軍經寧化這方紅土地,在馬背上留下這篇光輝辭章的歷史場景,寄託了寧化人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緬懷,激勵了寧化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繼往開來,實現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奮鬥,銅雕總投資38萬元,由我國著名雕塑家李維祀教授製作,於1998年元旦落成。銅雕由三個部分組成:銅鑄毛澤東塑像高3米,重噸餘,鍛銅戰馬高2.8米,不規劃山崖形基座高4.8米,周長18米,基座中以摩崖石刻了鄧子恢書錄的毛澤東《如夢令o元旦》詞文。
園內的革命紀念館,是中共寧化縣委,縣政府為緬懷革命先烈、激勵後人,1977年興建的,佔地800餘平方米,共有六個展室,展出內容為寧化人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鬥爭史實,陳列歷史照片200多張、革命文物300多件。其中有鄧子恢手書毛主席光輝詞章《如夢令o元旦》牌匾,寧化西南半縣大暴動使用的武器,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閩贛省蘇主席邵式平同志用過的硯台、蘇區發行的工會證章、貨幣、股票及蘇區幹部、紅軍使用過的工作、生活用具和醫療器械等珍貴革命文物。紀念館全天候對外開放,並製作了一套輕巧、便於攜帶的《寧化革命鬥爭史圖片展覽》版面,經常深入農村中、小學校巡迴展出。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館中藏品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是福建省三級博物館,館藏文物擁有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19件,三級文物1314件,未定級文物1239件(含民俗文物446件)。歷史文物具體收藏有黃慎、伊秉綬名人字畫,瓷器,玉器,鉛錢等。革命文物具體收藏有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所使用的錢幣,公債券,武器,文件等。館藏文物收集途道包括有徵集、接受捐贈、撥交,舊藏、調拔,採集、出土等。 [6]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共展出照片200餘張,陳列革命文物230多件。其中展出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 《軍號譜》油印紙本,橫式小32開本,雙面對摺,共40頁。封面上部五條平行橫線,正中疊壓穿叉步槍、齒輪、五星、軍旗,兩端鼓槌聯線,下部雙側軍號,揹帶裝飾花邊。中部三行橫排“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印”。《軍號譜》除紙張顏色灰黃和封面、內頁略有蟲蛀痕跡外,均保存得非常完整。 [6] 
《軍號譜》的由來:1931年羅廣茂同志參加紅軍,先在紅四軍第三縱隊任司號員,後被選派到中央軍事學校陸地作戰司號大隊學習。結業後,他帶着學校發的《軍號譜》到朱德總司令身邊任司號員,後調紅十二軍101團;又調至紅五軍團43師師部當號長。有一次在連城作戰時負傷,入紅軍醫院治療。後因醫院被衝散,他回到家中,將這本《軍號譜》交給母親代為保存,自己外出打工,以躲避國民黨的抓捕。解放後,他回到家裏,但因母親年事已高,想不起《軍號譜》存放位置,直到1974年,在拆建家中谷倉時,才發現《軍號譜》用布和油紙裹得嚴嚴實實,用鐵釘釘在穀倉底板上。1975年他把這本《軍號譜》捐獻給了縣革命紀念館。 《軍號譜》具有顯著的革命軍隊音樂的藝術特色:調式採用五聲調式(51356);其節奏是“三連音”(XXX)節奏占主導地位;節拍是“1/4,2/4”節拍混合交叉;旋律以“5——1”或 “5——3”的三度上下行跳進為主,偶爾出現四度以上大跳;旋律的發展手法多用同音反覆和樂節性重複,增強了音樂氣勢和藝術感染力。整個號譜突出了高亢激昂、生動活潑、勇往直前的軍號特色。 [6]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其他信息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立足崗位,不斷探索,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堅持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在服務時間上,實行無節假日開放制,並經常深入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舉辦講座、故事會、教唱革命山歌等活動。在每年清明節的參觀旺季,還聘請老紅軍、老革命到紀念碑前作革命傳統教育專場講座,組織他們進館參觀。為拓寬辦展渠道,配合中心工作,還不定期舉辦各種臨時展覽等,在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及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6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2003年,寧化縣與晉江市進行精神文明結對共建,晉江市委、市人民政府大力扶持我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投入15萬元為我館建起了多媒體多功能教育室。該教育室配備能儲存圖片、音像資料、製作動畫效果的電腦設備以及數碼攝影攝像、數碼編輯刻錄、多媒體投影放像、音響系統等先進設施,為我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添了現代化手段。建館近30年來,接待了從中央至省、市、縣各級領導和各階層觀眾、中小學生100多萬人次,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是寧化人民心中永恆的豐碑。
寧化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這塊基地的建設,經常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在此開展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並多次撥款對館址進行維修、改造,充實內容、更新版面、改善參觀環境,使革命紀念館從而形成一個在內容上更生動、完整,形式上更為豐富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寧化人民都喜歡在這塊松柏掩映,寧靜肅穆的土地上留連。這塊基地也接待了數不清的境內外瞻仰者。

寧化縣革命紀念館所獲榮譽

2017年3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 
2022年,入選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