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富士英

鎖定
富士英(1880—1926),字意誠,浙江省海鹽縣武原鎮人。
中文名
富士英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26年
出生地
浙江省海鹽縣武原鎮

目錄

富士英事蹟

14歲去上海,先後就讀於南洋小學和上海方言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月去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留學,4年後畢業返國,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北洋大臣公署從事外務工作。1913—1919年,任駐朝鮮總領事。其時朝鮮已淪為日本殖民地,士英到任後,為華裔創立子弟學校,實施愛國教育。總領事館地處漢城市區中央,館址寬廣,日人垂涎,亟欲攫之,擬改建為總督府,以重金賄賂富士英,謀圖徵購,被嚴詞拒絕。卸任歸國後,日人又以故伎收買後任,並繼以重金賄士英,以求勿再作異議。士英再拒,並上書當局,力言如此喪權辱國之事,絕不可行。日人終未得逞。後士英任外交部參事。一次巡視至新疆伊犁,當地官員有弊,乃暗中賄送財物,圖謀得到庇護,富士英嚴厲回絕。在北京任期,車馬、交際諸費均以自己薪俸開支。經濟緊迫時,辭退家中傭人,由其妻操勞。任職多年,兩袖清風。8個子女均刻苦學習,考入公費學校。

富士英人物生平

清廉的富士英 [1] 
富士英先生,字意誠,一八八○年生於海鹽縣城武原鎮楊家弄,十四歲離開家鄉,前往上海求學,先後在上海南洋小學和上海方言館就讀。一八九八年,年僅十九歲的富士英漂洋過海,去日本東京的早稻田大學深造,主修政治經濟學。一九〇二年三月從該校畢業回國,在清廷的總理衙門以及北洋大臣公署供職,先後擔任過學部主事、憲政編查館編制局副科長等職務。
富士英先生在民國初期的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九年,先後擔任中國駐朝鮮國總領事達七年半之久,而此時的朝鮮國因中日甲午戰爭時中方的戰敗,而淪為日本的附屬國。在此種情勢下,作為駐朝鮮總領事的富士英要維護中國人的權益甚是艱難,但富先生盡力而為之。他到任後,首先在漢城為眾多的華裔創立了子弟學校,在校內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使身居異國的炎黃子孫不忘祖國、不忘先人。當時佔領朝鮮的日本人垂涎地處漢城市區中央、地勢險要而開闊的中國駐朝鮮總領事館這塊寶地,亟欲攫為己有,將其改建為日本總督府。為達到這一目的,日人以重金賄賂富士英,以圖得他的同意,然後再議徵購一事,富士英堅決拒絕。一九一九年,富士英因患病卸任歸國治療,日人又故伎重演,在收買繼任者的同時,再次以重金賄賂已回國的富士英。富士英再次拒絕日人賄賂,並上書給當時的民國外交部,力言如此喪權辱國之事,絕不可行。因此日人圖謀佔有中國駐朝鮮總領事館館址一事,始終未能得逞。 [1] 
富士英回國後不久,改任外交部參事,經常前往邊疆各地考察議事。有一次他來到新疆伊犁地區,當地某些官吏暗中向其賄送錢物,拉攏富士英,以求包庇他們貪贓枉法的醜行。富士英對此嚴辭回絕,並責令新疆有關部門,徹查這些貪官污吏。
按照富士英的職務,他的車馬費、交際費等都可以報銷,但富士英卻以自己的薪俸支付。故富士英一生為官二十多年,清正廉潔,生活簡樸,由於經濟窘困,還一度辭退家中傭人。一九二六年,富士英因病逝世於北京,留下八個子女,年僅四十六歲。
富士英的夫人陳誦芬,也是海鹽人,出身於大家閨秀,是識書習禮的賢妻良母。其胞兄便是曾任台灣政治大學校長、孔孟學會首屆理事長、中華學術院哲學協會會長的陳大齊先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