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密葉飛蓬

鎖定
密葉飛蓬(Erigeron multifolius Hand.-Mazz.)是菊科飛蓬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徑達10毫米,分枝或不分枝,具纖維狀根,上端常發出蓮座狀葉叢。產於雲南西北部(德欽、貢山)及西藏東南部(察瓦龍)。生於高山及亞高山草地或林緣,海拔2800-4100米。 此種據原始記載,舌狀花白色。但有時也有淡紅色的。
中文名
密葉飛蓬
拉丁學名
Erigeron multifolius Hand.-Mazz.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飛蓬屬
密葉飛蓬

密葉飛蓬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徑達10毫米,分枝或不分枝,具纖維狀根,上端常發出蓮座狀葉叢。 [1] 
莖單生,或數個,直立或斜升,高9-25釐米,基部徑2-3毫米,不分枝,或少有分枝,全部,尤其上部被密長柔毛和短貼毛,或多少雜有腺毛,具密或較密且近等長的葉,節間長1-3釐米。 [1] 
基部葉花期常枯萎,匙形或倒披針形,近等長,全緣或少有具疏齒,下部莖葉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3-7釐米,寬0.5-0.7毫米,全緣或具1-2個小尖齒,頂端圓形或鈍,基部漸狹成具窄翅的柄,中部和上部葉無柄,長圓狀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6釐米,寬0.5-1釐米,頂端鈍或略尖,基部稍寬且半抱莖,兩面和邊緣被疏長毛和短貼毛。 [1] 
頭狀花序單生,或有時2-4個排列成傘房狀,徑2-3釐米;總苞半球形,長6-8毫米,寬15-25毫米,總苞片3層,超出花盤或與花盤等長,外層稍短,綠色,線狀披針形,長7-10毫米,寬0.5-1毫米,頂端漸尖,淡紅色,被疏或較密的長節毛,雜有疏短貼毛而無腺毛。外圍的雌花舌狀,約3層,長8-10毫米,管部長2.5-3毫米,上部被疏微毛,舌片白色,寬約1毫米,頂端具2細齒,不平展,干時內捲成管狀;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長4-4.5毫米,檐部漏斗狀或近圓柱狀,裂片淡紫色,管部長2毫米,上部被疏微毛;花葯常伸出花冠。 [1]  [3] 
瘦果長圓形,長2-3毫米,扁壓,被疏短毛;冠毛2層,淡黃色,剛毛狀,外層極短,內層長約5毫米。 [1] 
花期
花期6-8月。 [1] 
密葉飛蓬線稿圖 密葉飛蓬線稿圖
密葉飛蓬 密葉飛蓬

密葉飛蓬分佈範圍

產於雲南西北部(德欽、貢山)及西藏東南部(察瓦龍)。 [1] 
生於高山及亞高山草地或林緣,海拔2800-4100米。 [1] 
此種據原始記載,舌狀花白色。但有時也有淡紅色的。 [1] 

密葉飛蓬主要價值

【白藥】海若吃:全草治肺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膽囊炎,消化不良,牛皮癬,跌打損傷,瘡癤腫毒《滇藥錄》。
【彝藥】海若吃:治療腸炎,痢疾,肝炎,膽囊炎,消化不良[35]。
醫藥:全草:甘,温。活血化瘀,健脾消積。用於小兒疳積,牙痛,癱瘓,咳嗽,疥瘡,牙出血。

密葉飛蓬植物變種

密葉飛蓬(原變種)
var. multifolius [1] 
毛花變種
var. pilanthus Ling et Y. L. Chen in Act. Phytotax. Sin. 11: 415. 1973.
主要以管狀花花冠的檐部被疏長毛和裂片基部有微毛與原變種不同。
產於雲南西北部(維西)。海拔3500-3600米。 [1] 
闊苞變種
var. amplisquamus Ling et Y. L. Chen in Act. Phytotax. Sin. 11: 416. 1973.
外層總苞片極寬(1.5-2毫米),與舌狀花等長或稍長於舌狀花,舌片淡紫色與上面兩個變種都不同。
產於雲南西北部(中甸)。生於高山草地,海拔3400-3800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