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密穗雀麥

鎖定
密穗雀麥(Bromus sewerzowii Regel)是禾本科、雀麥屬一年生植物。葉鞘被柔毛;葉舌背面與邊緣生纖毛;葉片扁平,被柔毛。圓錐花序緊密,直立,分枝着生1-3枚小穗,被柔毛;小穗披針形,含6-10花;第一穎線狀披針形,先端尖;外稃披針形,邊緣寬膜質,芒直伸;內稃約短於其外稃2毫米。穎果長橢圓形,淡褐色。
分佈於中國新疆;蒙古、俄羅斯、中亞也有。多生長在低山的田邊、地頭、渠邊、撂荒地。喜沙質土壤,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抗旱性強。也多零散生長在農區,有時在局部地段成片生長,形成單一的羣落結構。
密穗雀麥營養期草質柔軟,具有較好的適口性,早春放牧各類家畜均喜食,枯草秋季利用為馬所樂食,羊採食。調製的乾草為各類家畜喜食。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密穗雀麥
拉丁學名
Bromus sewerzowii Regel [7] 
別    名
北疆雀麥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雀麥屬
密穗雀麥
命名者及年代
Regel.,1881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密穗雀麥形態特徵

一年生。稈高30-70釐米,貼生柔毛。葉鞘被柔毛;葉舌長2-3毫米,背面與邊緣生纖毛;葉片扁平,長10-20釐米,寬3-5毫米,被柔毛。圓錐花序緊密,直立,長約10釐米;分枝着生1-3枚小穗,被柔毛;小穗披針形,長15-25毫米,含6-10花;第一穎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長約7毫米,具3脈,第二穎具5脈,稍長於第一穎;外稃披針形,邊緣寬膜質,長9-12毫米,芒直伸,長8-15毫米,自先端下方1毫米處裂齒間伸出;內稃約短於其外稃2毫米;花葯長約1毫米。穎果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寬1毫米,淡褐色。 [1] 

密穗雀麥近種區別

直芒雀麥Bromus gedrosianus Penz.)與密穗雀麥的區別:第一穎長5-6毫米;外稃長8-9毫米,芒細直,長7-9毫米。分佈於中國新疆、青海及西藏,中亞、帕米爾、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及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佈。生於海拔700-1400米陽坡渠邊或草地。 [4] 

密穗雀麥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新疆(石河子、烏魯木齊、塔城、裕民、特克斯、昭蘇、天山、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巴爾魯克山)。蒙古、俄羅斯、中亞也有。 [3] 
多生長在低山的田邊、地頭、渠邊、撂荒地。喜沙質土壤,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抗旱性強,在年降水250-300毫米,年蒸發量1400-1800毫米的乾旱地區能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完成生活史。也多零散生長在農區,有時在局部地段成片生長,形成單一的羣落結構。 [5] 
密穗雀麥為旱生上繁禾草,山地荒漠化草原及山地草原植物。通常以散生或伴生種的地位居於草場中,冬季在有積雪的向陽坡地常呈片狀分佈,有時還會與其它一年生植物組成優勢草羣。在伊犁谷地海拔980-1250米的低山帶,與角果藜大麻等植物組成一年生優勢層片,參與木地膚苦豆子為建羣的山地荒漠中的草甸羣落,植被蓋度30-90%,鮮草產量91-150公斤/畝;在準噶爾西部山地海拔700-1400米的荒漠草場上伴生於博洛塔絹蒿為建羣的草場中;在荒漠草原草場上伴生於博洛塔絹蒿、針茅羊茅草原薹草為建羣的草場中。 [3] 

密穗雀麥生長習性

密穗雀麥對温度及水分反應敏感,而且對温度的要求常高於水分,早春天氣剛一轉暖,它便依靠融雪和春雨迅速萌發,而且生長快、生長期短,在伊犁地區通常3月底4月初萌發,5月抽穗,6月上旬開花,下旬結實,7月上旬枯黃。 [3] 

密穗雀麥主要價值

營養期草質柔軟,具有較好的適口性,早春放牧各類家畜均喜食,枯草秋季利用為馬所樂食,羊採食。調製的乾草為各類家畜喜食。營養價值中等(營養成分見下表),密穗雀麥雖為一年生禾草,但在春牧場上佔有一定的地位是春季放牧利用的主要牧草之一,唯其產草量隨氣候的變化而不穩定,屬良等牧草。 [3] 
密穗雀麥營養成分(佔風乾物質%)表
生育期
水分
粗蛋白質
粗脂肪
粗纖維
無氮浸出物
粗灰分
採集地點
6.85
7.16
1.45
34.92
41.60
8.02
0.32
0.12
新疆霍城

密穗雀麥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6] 
參考資料